4月9日,在“致敬廖洪标大师”座谈会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一场艺术盛宴也在现场同步展开——廖洪标大师的10余件经典作品精彩展出。这些作品凭借其独特新颖的创意、炉火纯青的精湛技艺以及深厚浓郁的文化底蕴,让观众们仿佛穿越时空,再次真切地领略到廖洪标大师作为“泥与火的诗人”独特而迷人的艺术魅力。
廖洪标大师,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的一生都在为石湾陶塑艺术倾尽心血。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巧妙地将石湾陶塑的形神兼备与西洋雕塑的块面结构相融合,开创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既有传统艺术的含蓄内敛,又兼具现代写实的生动逼真,堪称石湾陶塑的标志性人物。
在座谈会现场,展出了《济公》《画龙点睛》《白求恩》《李逵》等10余件作品。其中,《李逵》《济公》等作品生动展现了廖洪标作品朴拙浑厚、刚劲清奇、粗犷泼辣、洒脱传神的风格特色。而作品《仙翁献瑞》则完美展现了石湾釉色的独特魅力。廖洪标大师巧妙地将红钧釉与碧裂釉相结合,精湛的技艺让这件作品成为了石湾陶塑的窑宝级佳作。据悉,这件作品是收藏家曾应章从加拿大拍卖会上所得。
现场展出的另一件陶塑身披红钧釉,其独特之处在于褶皱处挂釉较少,自然形成了宛如国画线条般的灯芯边。佛山非遗专家刘孟涵对此赞不绝口:“这些灯芯边看似随意,实则是廖洪标精湛技艺的体现。它们如同国画中的线条,为陶塑增添了灵动的气韵,让作品更加栩栩如生。”
“我们看廖大师的作品,感觉就是一场艺术的盛宴。”石湾窑历史文化研究学者邹华感慨道,“他的作品非常有力度,像西方雕塑一样,通过力度去表现人物神态。”据邹华介绍,廖洪标每创作一件作品,都要先进行长时间的阅读、研究,深入研究历史背景、揣摩人物性格,精心思考、推敲和孕育,直到静察默识、烂熟于心,形象呼之欲出,才动手制作。因此,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堪称精品,凝聚了他无数的心血与智慧,也让每一位观众都为之折服。
文字、图片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红玲
视频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朱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