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至12日,音乐剧《雄狮少年》将在深圳滨海艺术中心上演。作为深圳滨海“艺述”湾区演出季的第二部起源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扛鼎之作,该剧融入岭南醒狮文化,以少年逆袭成长为主线,讲述了主人公阿娟从病弱少年到“雄狮少年”的蜕变,表达了岭南文化中“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写照。
岭南根脉:醒狮文化的创新性表达
“鼓声一响,雄狮即醒!”舞狮,这项承载着广府人精神图腾的千年非遗,在音乐剧《雄狮少年》中被赋予了全新的表达方式。
舞台之上,四组可移动桩阵将传统醒狮的凳桩阵解构重组,它们时而化作市井街巷的烟火摊档,时而堆叠成陡峭山坡或比赛赛场,在机械装置与光影特效的渲染下,将岭南城镇的市井烟火、舞狮比拼的惊险搬上剧场,虚实相生的空间叙事,既致敬传统,更显现代视觉体验。
广东醒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赵伟斌亲自担任醒狮指导,来自澳门及内地的优秀艺术家——联合导演及编舞张月盈、联合导演周笑微、联合编舞吴泳宏携手合作,从传统广东醒狮艺术中汲取灵感,将醒狮的经典步法融入现代舞蹈编排。演员需要兼顾歌唱、戏剧表演、舞蹈,还有高强度舞狮动作,可谓挑战体能极限,也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非遗醒狮与音乐剧舞台相结合的震撼力。
音乐创作也是另一重突破。香港金牌作曲家高世章与作词岑伟宗这对“黄金搭档”再度携手,以20首原创歌曲为媒介谱写少年追梦故事。
鼓声是传统舞狮中必不可少的音乐元素,在传统舞狮中它将唤醒沉睡的雄狮。作曲高世章将鼓乐贯穿全剧,融合流行曲、摇滚、抒情调、地方戏曲、山歌、弗朗明戈舞曲等元素,燃点少年梦想烈焰。除此之外,高世章还给剧中主要人物角色在音乐上设置了主题动机,随着人物的出现和剧情的进展,这段动机旋律会在剧中衍变出不同的变奏,以音乐推动剧情发展,激荡情感。
湾区共创:跨域协作的舞台盛宴
作为地道的“湾区制造”,《雄狮少年》从创作到呈现皆彰显着粤港澳三地的深度协作。编剧张飞帆在保留原著电影热血内核及少年阿娟的追梦主线基础上,也丰富了其他角色的色彩,例如少年阿娟继承父亲舞狮遗志的心路历程,以及咸鱼强夫妇平凡动人的情感支线等,结合编舞及调度呈现了过街市井人物的群像百态,折射大湾区从村镇到城市的集体记忆。
演员阵容汇聚国内顶尖力量,少年阿娟由兼具实力与人气的青年音乐剧演员方书剑、陈科铭分别饰演,李秋盟饰演的诙谐师父、陈沁塑造的坚韧师娘,覃一凡饰演的英姿飒爽的舞狮高手娟然等,共同编织出一幅大湾区市井百态图。为贴近角色,演员团队全程驻组排练,苦练醒狮跳跃与步法,剧组更是日常充斥着各种绷带和药油,演员们挥洒汗水和泪水,以极致敬业态度呈现舞台的真实感。
文化与公益共鸣,传递湾区正能量
深圳滨海艺术中心作为湾区国际性、创新性、专业性的综合表演艺术殿堂,是深圳目前能满足国际大型歌剧演出所有高水平要求、综合设施设备标准的演艺场馆。在这里不仅能呈现音乐剧《雄狮少年》中醒狮桩阵的磅礴气势,也可切换为香港话剧《天下第一楼》的京味楼宇,更可以成为《爸爸》《二月廿九》等小剧场的沉浸式叙事载体,成为湾区多元文化共生的物理空间。
据介绍,深圳滨海艺术中心通过“艺述”湾区演出季与“深港音乐剧创演工作坊”等核心项目,构建起“政策协同、资源整合、青年孵化、国际传播”的全链条支持体系。其中,50元公益票政策打破观演门槛,面向全年龄段开放,通过实名认证与限购机制实现文化普惠,仅仅数月就吸引众多艺术自然人走进剧院。音乐剧《雄狮少年》将在深圳开展主创见面会活动,零门槛邀请观众与主创人员进行面对面对话。2025年,《雄狮少年》将启动全新升级版巡演,携岭南醒狮走向全国。
(广州大剧院供图)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