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艺术活动相继结束,香港2025年“艺术三月”今日落下帷幕。据统计,本月共举办120余项重点文化艺术活动,涵盖艺术博览会、展览、论坛、演出、拍卖会、市集、电影放映等,遍布全城。过去到香港奔着购物,如今更多人为这座城市充满活力而独特的文化艺术而来。"东方之珠"正以中华文化为引领,全方位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香港故事。
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副局长刘震在总结“艺术三月”成果时表示:"每年三月,香港各机构都会呈献丰富多元的文化艺术活动,何不打造一个品牌,形成联动、集聚效应,让人们提到三月的香港,就会想到艺术。"他指出,去年首次推出收获了良好的反响,今年在内容和服务上进一步提升,西九文化区等重要平台积极参与并策划了一系列重磅文化艺术活动。
艺术盛会 精彩纷呈
作为本届“艺术三月”的重头戏,第53届香港艺术节于2月28日至3月29日举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和本地的1300多位艺术家参与,呈现超过45个节目和125场以上的表演。本届艺术节以博洛尼亚市立剧院管弦乐团演奏罗西尼和门德尔松的音乐作品拉开序幕,将古典音乐的优雅与现代演绎的创新完美结合。
与此同时,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于3月28日至30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成功举办,汇聚了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240间画廊。展会设有“艺廊荟萃”“亚洲视野”“艺术探新”“光映现场”“艺聚空间”及“策展角落”等六大展区。值得一提的是,参展艺廊中超过半数来自亚太地区,充分展现了亚太区内的多元艺术创作和蓬勃活力。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总监乐思洋介绍,香港和内地藏家仍是本届展会参与度最高的群体,东南亚特别是来自新加坡和菲律宾的藏家参与度也大幅提高,彰显了香港作为亚洲艺术中心的重要地位。
巴塞尔艺术展
文化地标 东西交融
西九文化区作为全球最具规模的文化枢纽之一,在本届“艺术三月”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占地40公顷的文化新地标,设有众多世界级文化艺术设施,包括M+博物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等,成为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在M+博物馆,“毕加索——与亚洲对话”特展展厅内,巴黎国立毕加索艺术馆借展的逾60件毕加索原作与130件亚洲艺术家作品同场展示,以独特视野呈现东西方艺术的对话与交融。而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新开幕的“流动的盛宴——中国饮食文化”特展精选逾110件珍贵文物,以崭新视角串联起中国历史上千姿百态的饮食文化,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Art Central 艺术展
高端论坛 凝聚共识
作为"艺术三月"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的“博物馆高峰论坛2025”于3月28日在香港会展中心成功举办。这一连两日的高峰论坛以“跨越”为主题,汇聚超过30位来自17个国家的著名文博专家及杰出领袖,为全球博物馆界提供了一个交流互鉴、分享专业经验的重要平台。
论坛上,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副署长(文化)谭美儿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重点强调:“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与深圳艺术周也进行互动,相信两个城市的共同举办、互相呼应,可以产生更大的影响力。”这一表态充分体现了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合作的坚定决心。谭美儿还透露,“康文署下属的15家博物馆及两个艺术空间去年全年共吸引了748万人次参观,游客占据了不小的比例,这一数据有力证明了香港文化软实力的强大吸引力。”
博物馆高峰论坛会后记者采访环节,从右到左分别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副署长(文化),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主席Yannick Lintz博士
文化驱动 经济共赢
“艺术三月”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也为香港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30日发表讲话表示,在连串大型盛事推动下,截至28日,香港3月接待超过340万名旅客,同比增加约12%,包括约96万名非内地旅客。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入场人次更是多于去年的7.5万,早前举行的国际潮流文化盛事ComplexCon同样人财两旺,3天活动总销售额超过8700万港元。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指出,国际嘉宾普遍认为香港恢复了往日的生气和活力。特别是今年以来金融市场气氛明显畅旺,加上国家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以及文创产业等领域不断有突破和创新,让国际投资者对香港和内地市场充满信心。未来特区政府将继续推动"盛事经济",吸引更多高增值的商务旅客来港,带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展望未来 使命担当
"艺术三月"的圆满落幕,标志着香港文化艺术发展迈上新台阶。通过一系列高水平的国际文化活动,香港不仅彰显了其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魅力,也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窗口。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合作的深入推进,香港文化艺术发展必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香港将继续发挥其独特优势,立足中华文化,面向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香港故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流动的盛宴──中国饮食文化 展览
丁观鹏(活跃于1726–1770年);夜宴桃李园图(局部);清(1644–1911年);纸本设色手卷;
编辑 李斌 审读 秦天 二审 王雯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