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交会看科技趋势③ | 中国进入智慧经济时代

​读特见习记者 周雨萌
2017-11-29 07:59
摘要

记者注意到,除了华为、中兴这些致力于智慧城市云端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知名企业外,深圳还有一批致力于智慧城市终端和硬件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不少已崭露头角。


第十九届高交会余音未了。以智慧城市为代表的智慧经济,向人们展示了科技的强大魅力。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优化整合城市各类资源,再融合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城市和城市里冷冰冰的物件都变得智慧起来。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无处不在,各种各样的智慧产业组合成庞大的智慧经济,赋予城市更强大、更旺盛的生命力,营造出更舒适、更宜居的生活环境。

       第十九届高交会余音未了。以智慧城市为代表的智慧经济,向人们展示了科技的强大魅力。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优化整合城市各类资源,再融合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城市和城市里冷冰冰的物件都变得智慧起来。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无处不在,各种各样的智慧产业组合成庞大的智慧经济,赋予城市更强大、更旺盛的生命力,营造出更舒适、更宜居的生活环境。

      知名企业扎堆智慧产业

       记者在本届高交会展馆看到,华为、中兴、国民技术、东土科技、富士康等深圳及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携各自创新应用技术、优秀研发成果及智慧城市的成功建设案例,为人们呈现了未来世界的全新容貌,频频颠覆着人们的未来观。将这些创新点结合起来,就会发现:一个智能互联的“物联中国”正悄然而生。

在生态领域,华为带来的最新ICT理念,可为整个城市赋予新的生命力。它依托强大的研发和综合技术能力,充分利用云计算、SDN、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能够让城市治理精细、民生服务贴心、经济发展繁荣;同时,在企业市场打造了开放安全的平台,构筑合作多赢的新生态。中兴通讯则展示了全新的 “5G时代智慧城市云网生态”,并与合作伙伴共建云网生态圈,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更加高效的管理平台。

在应用终端,国民技术展出的“国民RCC”,可一“卡”搞定智慧城市生活的众多领域。东土科技集中展示了基于应急指挥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富士康则利用其最新的大数据和IoT联接技术,带来了智慧交通、智慧影像、智慧工厂等具象的智慧体验。还有像腾讯、百度这样的互联网科技企业,也竞相渗入智慧经济的各个领域,深耕细作地为智慧城市建设、智慧产业发展助力。

记者采访了解到,中国作为积极响应建设智慧城市的“先头部队”,2012年就发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90个。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500个城市在进行智慧城市的试点,市场规模约4万亿元,智慧城市投资额近两年呈爆发式增长。统计显示,2015年到目前,全国智慧城市总投资额为1240亿元,预计未来几年这一数字还将大幅增加。

在智慧环境中“傻傻”地生活

如果将智慧城市比作有机生命体,那么赋予城市生命力的则是辐射在每个领域的“神经系统”:大到城市规划,小到民生发展,本届高交会上展出的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可谓丰富多彩、门类齐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工厂、智慧家居等,令人眼花缭乱。仅华为一家企业,就展出了5大类智慧产业项目。从众多成果中可以看出,智慧城市生活方式已经初具雏形,未来人们可以在智慧城市环境中“傻傻”地工作和生活。

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交通领域,通过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未来不仅能够预知和可视道路拥堵状况,并进行协调疏导,还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在地铁站或公交站预知不法分子,提前将信息通报公安机关,从而有效预防和及时抓捕。目前,智慧交通的市场规模正呈现跨越式增长,从2011年300亿到2015年700亿,5年复合增长率达20%,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专家表示,在不久的将来,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支撑和保障下,交通管理系统将具备强大的存储能力、快速的计算能力、科学的分析能力,以及系统模拟现实世界和预测判断能力。

在民生领域,智慧经济发展同样令人惊喜。目前,智慧医疗在医院信息化、医疗信息互联网化及远程健康监护、远程医疗等方面成果显著。富士康研发的智慧医疗系统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患者不必携带传统的塑料胶片来回在医院间奔波;重症病患或特殊病患(精神病患、抑郁症患者、结核病者等)可佩戴智能手环,方便医护人员对其进行监护。腾讯、百度等企业已将医疗发展与人工智能相融合,在智慧医疗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教育领域,记者在高交会华为展区看到智慧校园系统,它为方便教职工查找编录学生信息、处理学校信息资源系统而设立,同样也利用了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在各类学校的快速普及。数据显示,近5年我国教育行业的IT投资规模复合增长率达15%以上,未来5年仍将持续增长。目前,多个省市和大量企业正在陆续开设智慧教育平台,借助VR虚拟现实技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实现了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生动化,也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快速普及和共享。

除了政务及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智慧经济还全面渗透社会经济各个角落,表现出极为旺盛的生命力。在日前举行的2017亚太智慧城市发展指数报告会上,罗兰贝格合伙人江浩认为,中国在智慧城市软硬件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非常可观、效果显著,未来中国将软硬件进一步结合,可极大促进城市整体数字化水平的提高。

智慧云端终端皆有深圳身影

深圳是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汇聚了数以万计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在第十九届高交会上,深圳智慧产业领域的企业表现尤其抢眼。

记者注意到,除了华为、中兴这些致力于智慧城市云端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知名企业外,深圳还有一批致力于智慧城市终端和硬件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不少已崭露头角。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带来了 “金融行业全能员工”的安博机器人;深圳鳍源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荣获2017年美国CES创新大奖、全球创新者大会“未来使者”大奖的FIFISH 系列水下机器人;深圳市中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家庭服务机器人,可为商务、家庭、教育、安防等提供更专业的智能服务,同时还抛出了无轨AGV运输车、教育机器人等多个技术方案。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在发展智慧经济的道路上,一批深圳企业起着领头羊的作用。随着深圳智慧硬件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以及“双创”成果不断推陈出新、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发展,深圳企业对智慧经济的助推作用将越发显现出来,“互联网+创意+文化”可为深圳企业注入新活力,培育新动能。

据深圳市物联网协会对20家重点企业的抽样调查分析,深圳2016年度智慧产业营收增长率为9.22%,利润总额增长率为69.85%,效益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的发展势头进一步好于去年。

深圳市计算机行业协会执行会长杜和平指出,深圳智慧产业作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在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的新时期,将进一步探索物联技术、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融合的发展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将迸发出强大的产业能量。同时,还将辐射周边地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经济健康发展。

记者观察

       用“智慧”化解社会难题

记者在采访调查中了解到,智慧城市建设是对城市治理的根本性变革。

如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速度惊人,各大科技巨头都以开放的心态在搭建开放的平台,并将自身技术和资源分享出去,这将极大推动新技术的普及速度和广度。目前,各行业、各领域在云端利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已非难事。

专家指出,那些真正能够解决社会顽疾、化解行业痛点的技术能力,才是未来智慧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以教育为例,智慧教育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信息共享和便利,更重要的是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例如,农村偏远地区的学龄儿童,享受的教育资源与城市同龄儿童严重不对等。但有了智能物联技术,这样的社会问题就能极大得到解决。某知名科技公司曾专为农村偏远地区的学校开发出一款多媒体机,通过在当地学校播放城市院校上课内容的方式来进行同步教育,不仅解决了农村良师难觅的难题,更让当地孩子通过智能物联技术享受到和大城市同样的先进教育资源和平等的教育权利。同样,城市交通拥堵顽疾、医疗改革难题等问题,通过智慧经济及相关技术设备,也都能“化腐朽为神奇”。

当前,各地政府正利用各种新技术来解决各种民生热点问题,国家也先后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政策,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政策支持。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和企业、社会的共同推进,未来世界,一切都将“智慧”起来。

编辑 刘彦


(作者:​读特见习记者 周雨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