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级”艺术家云集深圳艺术周,勾勒多元视觉艺术景观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文 胡蕾/图
03-24 22:2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2025深圳艺术周正在全城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质高量多的展览吸人眼球。尤其是多个举足轻重的“重磅”艺术家个展纷纷开展,不仅提升了艺术周的学术性、专业度与可看性,也在深圳这片文化热土上交织出多元的艺术图景。

作为艺术周活动的组成部分,“友涵与余友涵——余友涵的早期经验与晚期风格”正在深圳美术馆(新馆)三楼免费开放,持续至7月10日。余友涵1943年出生,2023年辞世。这是余友涵离世后的首个大型回顾展,全面呈现这位上海艺术家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涵盖了100多件作品和丰富的文献资料。主办方告诉记者,展览选择在深圳展出,是因为近年来深圳的艺术发展迅速,不仅有活力,更有巨大的潜力。

作为本届艺术周备受关注的展览之一,设计互联推出的大型摄影回顾展“刘香成 镜头·时代·人”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展出。160幅经典作品,首次在深圳呈现刘香成近五十年的创作历程。刘香成表示,“相信在深圳这座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城市举办艺术周,能够吸引更多人的目光。”

如果你对当代艺术充满好奇,或者想要进一步理解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出生于1942年的老艺术家李山的个展“量子跳跃”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机会。李山的多个代表作品,包括生物艺术装置、巨幅绘画、实验性影像和书稿等,打开了观众对当代艺术的思路,引领观众在多感官的沉浸体验中探索生命的本质。李山表示,深圳是一座年轻城市,高科技发展,展出作品是他关于生命、文化和科学的思考,希望通过与深圳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交流,激发出对科技与未来的新灵感。

以拼贴图像的方式进行创作是知名艺术家薛松的艺术实践。薛松创作风格鲜明,将山水转化为形式框架,拼贴西方艺术史、都市风景等多元内容;又从书法中的笔墨气韵获得灵感,以独特手法改造传统图式,使之产生新的冲击和视觉感受。3月24日,薛松个展“自然——非然”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开幕。展览涵盖共六十余件画作及文献档案,并聚焦艺术家 2019 年以来的“法自然”系列新作。

在展品中,有一件《深圳!》尤其引起观众的共鸣。这是薛松特别为深圳创作,向深圳致敬的作品。在画面中,深圳的地王、平安大厦等地标并排而立,气象磅礴,加上拼贴以及大色块的运用,展现出深圳的都市魅力。他告诉记者,自己多次来深圳,近年来感受到这里的艺术气氛越来越浓,文化艺术充满着活力。与此同时,深圳大胆创新的城市精神也与他所主张的“不破不立”艺术理念契合,给他带来创作的启发。

徐累是中国知名当代艺术家,不仅自身的创作成就非凡,对传统工笔画的当代再造,也影响了不少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徐累的创作实践始终立足传统与现代的对话,通过图像语言重构历史与当下的关联。3月25日在深圳美术馆开启的“原道:徐累艺术展”就集中展示了艺术家个体生命与时代精神共振的图景,启发观众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文 胡蕾/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