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让算力像用电一样方便

察理思特微信公众号
03-18 00:10
摘要

3月16日晚,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做客央视《面对面》节目,围绕算力建设相关话题,深入阐述了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与算力资源全民共享的战略意义,同时,也描绘出一幅智能算力驱动城市发展的未来图景。

“给AI算力建国家高速公路,将让算力像用电一样方便。”3月16日晚,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做客央视《面对面》节目,围绕算力建设相关话题,深入阐述了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与算力资源全民共享的战略意义,同时,也描绘出一幅智能算力驱动城市发展的未来图景。

算力“高速公路”

打造AI“基建革命”

今年1月,杭州深度求索公司发布的DeepSeek R1大语言模型,以低成本、高性能的特性打破技术壁垒,让中小企业也能轻松接入人工智能赛道。

开源技术的普及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研发门槛,促使全社会对算力的需求出现激增。

高文表示,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智能汽车,那么算力就是驱动它奔跑的汽油。唯有算力供给充足,人工智能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高文在节目中提出建设“中国算力网”,并将其比作驱动AI发展的“国家高速公路”。这里所说的算力特指专门为AI训练设计的智能算力,需要成千上万颗专用芯片协同工作。通过整合散布在全国各地的计算资源,包括超级计算中心、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构建统一调度、按需分配的智能算力池,让算力像电力一样普惠化,这将为千行百业提供高效、低成本的智能算力支持。

将物理空间的“西电东送”逻辑转化为数字空间的“东数西算”,支撑这一愿景的硬件核心节点之一,正是鹏城实验室的“鹏城云脑Ⅱ”。

2022年,中国算力网一期工程智算网络正式上线,它连接并管理了二十多个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算力中心,汇聚算力规模逐步增加到5亿FLOPS,相当于每秒完成5万亿亿次计算。

其中,作为全球领先的国产E级(即百亿亿次)高性能人工智能算力平台,“鹏城云脑Ⅱ”基于自主可控的国产AI芯片,可提供不低于1000P FLOPS的整机AI计算能力和64PB的高速并行可扩展存储,具备百GB级网络传输速率,AI算力水平国际领先。

2024年10月,“鹏城云脑Ⅱ”荣获2023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开源开放

技术赋能产业创新

在2023华为全联接大会上,鹏城实验室正式发布“鹏城·脑海”(PengCheng Mind)通用AI大模型并开源其大模型参数与代码。培育出“鹏城·脑海”的算力平台“鹏城云脑Ⅱ”同样秉持开放理念。“鹏城云脑Ⅱ”算力的50%是鹏城实验室自研使用,40%开放提供给国内的合作伙伴、科研机构和高校,10%则释放给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供社会开发者申请使用。

节目中,高文多次强调开源对AI平民化的重要性。

开源与开放,在降低个人开发者和中小科技企业开发成本的同时,能够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拓展了一个更加活跃的技术生态,有利于推动人工智能领域迈向新高度。

这种“众人拾柴”的生态理念,与深圳“敢为天下先”的创业文化不谋而合。

深圳拥有全国最密集的科技企业与最活跃的创投市场,开源生态的构建进一步降低了技术门槛,激发“草根创新”活力。通过开源生态将算力资源开放给中小企业,推动AI应用从“头部垄断”走向“全民共享”。

正如高文所言:“开源不是牺牲,而是生态共赢。”

攀上超级算力新高峰

目前,鹏城实验室正联合相关企业研发下一代超级智能计算机“鹏城云脑Ⅲ”,计划进行多模态大模型的训练和使用,智能算力规模目标为每秒完成1600亿亿次计算能力,比“鹏城云脑Ⅱ”提升16倍,将支持多模态大模型训练。

这一突破不仅为深圳的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前沿产业提供底层支撑,更将为中国在全球AI算力竞赛中迈出关键一步。

根据深圳市科技主管部门发布的数据,全市已建和在建的智能算力超过62E FLOPS,2025年深圳将多渠道募集45亿元资金,专项用于算力、模型、语料、场景补贴、科技研发等,为初创企业使用算力提供最高60% 的资助。

今年3月,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2025—2026年)》提到,大幅提升智能算力规模,将建设多个10E级智能算力集群。

2023年,深圳市与贵州省贵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东数西算”深度合作协议,推进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促进贵州省和深圳市算力供需平衡。《行动计划》同时提出,将实施“算力飞地”战略,构建1ms时延的城市算力网、3ms时延的韶关算力网以及10ms时延的贵安算力网,构建多点互联、高速无损的算力网络。到2026年,实时可用智能算力超过80E FLOPS。

以算力为基、开源为脉、场景为网,深圳正在锚定一场算力未来。

无论是《行动计划》的政策推动,还是“算力券”“东数西算”的务实举措,都在彰显深圳的算力发展雄心。而推动算力发展进程,正如高文所言,需要“众人拾柴火焰高”——政府、企业、实验室与开发者协同发力,方能将技术理想转化为产业现实。

(采写|刘惠敏)

编辑 张克 审读 张蕾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刘思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