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 以科技报国为己任
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武起民 文/图
2017-11-28 20:36

一直以敬畏之心,牢记使命,和同事一道不断探索科学技术真谛,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使深圳地铁土木工程科技创新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这便是深圳刚刚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湘生。

1977年,陈湘生考入淮南矿业学院(现“安徽理工大学”)。毕业后,他就职于煤炭科学研究院北京建井研究所,先后在德国鲁尔大学和剑桥大学从事地层冻结技术研究,在柏林工业大学从事隧道工程技术研究工作。他还在职攻读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001年2月,时值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初期阶段,陈湘生加盟深圳地铁,为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36年的工作和学习中,陈湘生以执着专注的职业态度和严谨细密的治学作风,取得了多项重要的科研成果,解决了众多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多次获得国家奖励和表彰。在技术创新方面,他建立了深冻结壁极限状态设计理论和公式,解决了千米深冻结井防控冻结管断裂淹水世界性难题;研发了我国首套水平冻结成套技术,为我国富水软弱地层施工提供了金钥匙,广泛应用于我国地铁等地下工程中。他长期致力于富水软硬不均多变困难地层中地下工程和隧道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在盾构施工地层变形控制和跨地铁运营隧道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提出了地铁域地下空间效能最大化利用的理念,解决了许多重大工程难题并被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他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实践了工程建设数值化管理模式;率先践行了城市轨道交通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建立了BT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管理程序;首创了地铁域地下空间效能最大化概念并付诸实践;带领同事和合作团队,创立了国际领先水平的跨地铁运营隧道地下空间综合施工技术,突破了国内外现行规范,释放了地铁安保区原来无法利用的大量土地资源,为实现建地铁就是建城市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为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武起民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