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首次发布“华剧院”品牌,将引更多精品大作入鹏城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03-14 15:2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3月13日,华侨城集团文化业务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发布会在深圳滨海艺术中心举行。本次活动全面展示了华侨城成立40周年以来的文化业务发展成果,以及企业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文化央企核心使命,深耕文化赛道、坚守长期主义的决心。

据介绍,经过40年发展,华侨城文旅演艺项目遍地开花,打造了90余台各类原创文旅演艺剧目,培育了3千多名演职人员,年近2万场演出节目、超过100场文化节庆活动同时绽放。集团在全国范围运营了51个综合文化场馆、拥有6万多个座席,其中千座以上专业剧场27个。

以特色鲜明的文化演艺让世界读懂中华之美

太平有象,幸福无疆。今年总台央视蛇年春晚,华侨城集团旗下云南省歌舞剧院的20名演员携舞蹈《太平有象》惊艳亮相,这段充满原始感和生命力的舞蹈也在此次发布会现场完美呈现。据悉,华侨城自1990年起,便致力于打造原创演艺作品,让演艺回归舞台,推出了《东方霓裳》《金面王朝》《聂耳》《吴哥的微笑》等一系列精品节目,见证着这家文化央企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不懈追求。

舞蹈《太平有象》惊艳亮相

华侨城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朱晓磊在致辞时表示:“自成立以来,华侨城始终将文化基因融入企业血脉,践行央企的使命责任,从‘中国文旅产业的开拓者’到‘文化融合创新的先行者’,始终将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作为企业使命。华侨城将以此次发布会为窗口,向全社会展现集团深耕文化赛道、坚守长期主义的决心,展现推动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信心,展现以文化之力助推服务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恒心,持续增强华侨城的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华侨城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朱晓磊致辞

四十年来,华侨城以文旅融合特色在央企立足,打造了众多文化演艺、文化场馆、主题公园、文旅科技等载体,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上勇担重任,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华侨城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李洋在发布会上重点介绍了集团在文化高地、城市活力、精品剧目、文化IP等多个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成果。

华侨城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李洋介绍集团高质量发展实践成果

以无限渴望与热爱擘画华侨城演艺新高度

此次发布会的一大亮点,便是“华剧院”品牌的首次对外发布。据介绍,目前华侨城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华夏艺术中心、光明文化艺术中心、深圳滨海艺术中心、东莞松山湖展演中心、坂田文体中心、梦幻腾冲大剧院、北京华侨城大剧院等综合性文化场馆合计51个,拥有6万多个坐席,场馆年演出场次超过1.6万场,年观众量近3000万人。

华夏艺术中心

光明文化艺术中心

深圳滨海艺术中心

近年来,“华剧院”在湾区接连呈现了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民族舞剧《红楼梦》、音乐剧《剧院魅影》的中文版及英文原版等重磅演出,在鹏城开启一轮又一轮文化盛事,掀起城中观演热潮。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民族舞剧《红楼梦》

音乐剧《剧院魅影》英文原版

此次活动邀请了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运营总监、东方歌舞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利,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总裁马晨骋,大麦当然有戏厂牌主理人、制作人李婧,喜马拉雅戏剧与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叶逊谦与深圳华侨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朱倩共同探讨剧院作为城市文化窗口,如何结合全国优质资源更好地发挥优势,在青年艺术人才培育、原创剧目创制上贡献力量。

发布会上,深圳华侨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洪江与这4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继续联合众多头部行业资源,推出系列文化精品。2025年,华侨城将在湾区带来由国家大剧院制作、濮存昕、徐帆、关栋天领衔主演的话剧《林则徐》,由中国煤矿文工团出品、制作、刘昊然领衔主演的话剧《温暖的味道》,由张翰、孟庆旸领衔主演的舞剧《天下大足》等作品的深圳首演;上演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话剧《叶甫盖尼·奥涅金》等国际剧目,让文化艺术殿堂更具生活魅力。

(主办方供图)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刘彦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朱良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