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掀起了骑行热潮。一人一车就能漫游城区,穿越山海,自在追风。
如此美好场景让城市焕发新的吸引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鹏城万里”户外步道体系,实施休闲骑行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增骑行道230公里以上,让山海无阻、行则必达,串城贯趣、骑乐无穷。
近日,记者从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获悉,今年骑行道重点建设项目已出炉,正全力推进,深圳优化城市宜居环境的脚步不停。
多条骑行道贯通点燃市民骑行热情
周末,家住南山区的李先生带着6岁的女儿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骑行。他们从深圳湾公园观桥公园出发,沿着海边的骑行道一路向西,经过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西段、海上世界,骑到了新开放的蛇口太子湾滨海岸线公园。
“骑了差不多接近10公里,孩子很开心,很有成就感。”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分享带着孩子打卡山海连城骑行道,一路都在公园、海边骑车,远离机动车,让他很动心。
“真的不虚此行。大人孩子都锻炼了,也看到了这么美的海景,以后可以多来。”李先生兴奋地介绍,第一次来骑,全程很顺利,路面划好了蓝色线,有山海连城的标识,跟着线路骑不会迷路。沿途还有儿童游乐设施,可以随时骑,随时停下来让孩子玩一玩。
这条骑行线路是元旦前深圳新开放的50公里西部滨海骑行道的一段,1月和2月,深圳又接连贯通开放了6.07公里的环深圳水库绿道一期、16.2公里环西丽湖绿道(碧道)。凭借着无敌海景、湖光山色的环境以及丰富的游憩体验迅速爆火,激发了市民的骑行热情。
近期,骑行道上,市民、亲子家庭、专业骑友的身影络绎不绝他们,纷纷骑上自行车去感受春光。还有众多来自港澳的骑友,成群结队地带着自行车来深圳骑行。
今年将实现滨海骑行道等基本贯通
未来,深圳人将能沿着更多骑行道穿越山林、游览河湖、畅游海岸,发现和畅享城市之美、生活之美。
“我们提出了‘1+3+N’的总体布局。”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山海连城“一脊一带二十廊”生态骨架,深圳制定了休闲骑行道专项规划。其中,规划1条200公里滨海骑行道、3个百公里级骑行大环线、N条特色骑行环。在建设中,因地制宜打通断点,衔接已有的碧道、绿道、公园园路等,将城市重要节点、重要片区、标志性建筑物、自然景观等“串珠成链”。
今年将重点建设连通西部山海骑行大环,局部贯通东部、中部山海骑行大环,连接茅洲河、石岩湖、西丽湖等西部重要河流湖库资源,串联大沙河生态长廊绿道至滨海骑行道,联动福田中心区、国际低碳城等重点区域,展现城绿交融、山海大美骑行景观。实现滨海骑行道、环深圳水库、环石岩湖、龙岗河等骑行道基本贯通。
“有的在公园,有的滨海,有的在山林,每一段都值得去骑行。身处其中,赏心悦目,更能享受到骑行运动的快乐!”市民吴先生是一名资深骑友,在深圳有着十多年的骑行经历,在他看来,这些路线不仅仅是一条简单的骑行道,更是人们了解城市的发展变化,深入大自然的重要路径,这是山海连城骑行道更重要的意义。
自行车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深圳正通过建设休闲骑行道,打造“全球知名的户外运动天堂”与“国际著名体育名城”,驱动骑行经济发展。
2月22日,环西丽湖绿道(碧道)全线贯通,当天由深圳本土企业喜德盛开设的西丽湖骑行驿站同步亮相。驿站提供自行车的维护保养、咖啡茶饮等餐饮补给,同时开展自行车的展示、租赁、销售,具备多功能。
“深圳有山有海有湖,还有繁华的城市,这些资源特别好,骑行道建设又完善了骑行的硬件条件,有好的骑行环境,自然带动相关消费。”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骑行驿站负责人林璟表示,该公司预计将在全市骑行道开设10家骑行驿站,助力深圳成为国际化的骑行友好城市。
“深圳骑行道建设对提升城市幸福感和自行车产业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深圳市自行车运动协会会长潘勇介绍,目前,深圳骑行爱好者约50万人,还在增加。同时,深圳具备世界级的自行车生产设备和高新技术,有着近20家大大小小的自行车品牌,以及多家自行车零配件生产厂家。
据了解,深圳在骑行道的建设中,将完善3级驿站配套服务体系。依托自行车重点企业基地等打造多个综合型自行车体验服务中心,增补自行车租赁、维修、存放、咖啡休闲等一站式服务设施。同时规划精品赛事骑行路线,打造深圳的骑行赛事品牌。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秦天 二审 桂桐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