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新区聚力打造产业创新生态新高地

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思玮
03-11 17:3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深圳市苇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可塞进背包的水下机器人,在大鹏半岛应急产品测试基地完成极限巨浪测试。这款仅背包大小的救援设备,凭借15秒定速巡航和6.5公斤强劲推力直抵深水区,实现“零体力”智能救援,颠覆传统水域救援模式。作为大鹏新区重点引进的“水上大疆”,苇渡智能总部2024年正式落户后,大力开展科技创新研发,为海洋智能装备领域注入新动能。目前,企业正与大鹏半岛应急产品测试基地合作,探索“科教研产”深度融合模式,未来双方将围绕水下机器人技术深化合作,推动行业标准制定与产业化落地。

链式布局,构筑产业集群“生态雨林”

大鹏新区大力实施“向海发展”行动,建成海洋生物产业园等海洋及相关领域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南方海洋科学城坝光核心区”纳入市级海洋发展重点区域。从“单点突破”到“链群共进”,大鹏新区正形成产业协同发展的强磁场。安华海洋智能装备(深圳)有限公司自2022年落户以来,专注于国产海洋智能装备和“泛水域”智慧服务两大业务板块,依托与南方科技大学共建的智能机器人与海洋装备联合实验室,突破多项国产化技术瓶颈。接下来,企业携手比克公司规划建设海洋装备产业园,安华海洋携手比克公司拟在大鹏新区合作打造海洋装备产业园(含新能源海洋场景领域),引进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

生态筑基,培育新质生产力“策源高地”

深圳市朗诚海洋科技服务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为海洋环境监测及运维服务,工业水质智能检测等。目前在大鹏新区有20余人的服务运营团队,在新区企业服务部门的协调下,成功租赁物业面积2000余平方米。该公司的深圳海洋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技术基于先进海洋感知技术的海洋监测与观测系统,主要对海洋水质、海洋动力环境、气象环境等进行实时监测,对灾害预警、陆源入海污染物的防治等方面有一定作用,在海洋生态保护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政企联动,厚植创新发展“肥沃土壤”

大鹏新区的营商环境优化不止于硬件配套,更体现在精准服务的“软实力”。深圳市绿诗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牵头申报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动物疫病诊断产业化关键技术与智能装备研发”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立项,正是政企协同创新的典范。在收到企业提出“希望协调市级部门予以支持并推荐该项目”的诉求后,新区科技部门迅速行动,协调市级部门进行推荐,最终助力项目从全国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获批的6个国家级项目之一。该项目的成功立项,不仅能直接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短期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企业销售收入增加,还能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吸引外部融资和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受访方供图)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上官文复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思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