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原作品系列由三联书店推出

读特记者 姚峥华
2020-09-21 13:29
摘要

日前,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推出江晓原作品系列四本,包括《江晓原学术四十年集》《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人我书前》《性张力下的中国人》。

日前,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推出江晓原作品系列四本,包括《江晓原学术四十年集》《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人我书前》《性张力下的中国人》。

江晓原是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1982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1988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1994 年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教授。1999 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已在国内外出版著作约百种,发表学术论文约两百篇,并长期在京沪报刊开设个人专栏,发表大量书评、影评及文化评论。学术思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曾三次为他播发全球通稿。

《江晓原学术四十年集》

江晓原 著

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 2020 年 8 月

"在古代中国星占学文献中 …… 天狼星始终是白色的。不仅没有红色之说,而且千百年来一直将天狼星视为白色标准星。这在本文考察的早期文献中是如此,此后更无改变。因此可以说,现行恒星演化理论将不会在天狼星颜色问题上再受到任何威胁了。"

"《国语 • 周语下》伶州鸠对周景王所述武王伐殷时天象,…… 实际上是武王伐纣过程中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天象实录,它们可以与武王伐纣之役的日程逐一对应吻合。这一发现,对于确定武王伐纣之年代,具有极其重要的、决定性的意义。同时也是天文历史年代学极具典型意义的个案之一。由此我们重现了武王伐纣之役的日程表,并确定牧野之战的日期为公元前 1044 年 1 月 9 日。"

本书收录了江晓原 1978~2018 年间的重要文章,绝大部分为学术文本,基本为每年一篇,每个年份系以"纪事",讲述了这一年学术事业乃至个人生活中的某些片断。四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从读书时代至今,江氏的研究领域包括了天文学、天文学史、性学、天文历史年代学、科学文化、科幻作品的科学史研究、西方顶级科学杂志的社会学研究等等,发表了大量有代表性的作品。例如他对历史上天狼星颜色的考证解决了天体物理学中遗留百年的一个疑问,对武王伐纣年代及日程的考证是夏商周断代工程重要的一环,对孔子诞辰的考证引发热议,提出"性张力"概念有力阐释了古代中国人的性观念和性文化,对科学文化领域的宣言引领了知识分子的反思,对科幻电影的评论被誉为拍片指南,近年来对 Nature 杂志以及影响因子的系统分析和评判,更是振聋发聩针砭时弊之作。

《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

江晓原 著

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 2020 年 8 月

科幻大片《银翼杀手 2049》在中国上映,不幸票房惨淡,铩羽而归。江晓原老师评论说,如果说 1982 年的《银翼杀手》上映后是"票房惨淡,恶评如潮",那么这回的《银翼杀手 2049》在中国就是"票房惨淡,空评如潮"——迄今为止,所有对《银翼杀手 2049》的影评,包括我自己写的被至少一家报纸和十家微信公号发表的那篇在内,不是在影片外围隔靴搔痒的老生常谈,就是富有文青色彩的无病呻吟,全都无法让我满意。羞愧之余,我决定采用"阵地战"形式,堂堂正正向敌军阵地发起正面进攻。

于是,他以电影文本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揭示《银翼杀手 2049》六大谜题做为进攻。

《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多是江晓原老师的此类影评。这些影评历年在各大知名媒体发表,此次收集成书。

江晓原在学界开创对科幻作品的科学史研究,将科幻作品纳入科学史研究视野,同时将科学史研究方法应用到对科幻作品的分析之中,给科幻影评带来了全新的思想深度和文本面貌。本书内容植根于作者对科幻作品的学术研究,而写作风格则与作者广受欢迎的著作《科学外史》系列一脉相承——渊博流畅,雅俗共赏。

毛尖称,这本《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已经清晰地为我们缕析了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科幻电影路径和要塞之作。这本《指南》远远超出了类型电影研究的范畴,这是一本启示录。

《人我书前》

江晓原 著

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 2020 年 8 月

"平心而论,威尔逊的征服欲望,比起牛顿和爱因斯坦来,非但毫无逊色,简直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难怪,‘启蒙运动中的知识统一论’在牛顿时代尚未问世,到爱因斯坦时代又已经过气了。不过威尔逊虽然雄心万丈,却仍然相当有节制。对于驻马远方的另外两位大帝——牛顿和爱因斯坦,威尔逊明显心存敬畏。对于他们身后的马其顿王国,他小心翼翼不去犯界,因为他知道那里有重装步兵,不是他的军队敢与争锋的,所以他在全书中几乎从未谈到天文学和物理学。但是除此之外,威尔逊大帝就横扫千军长驱直入了。"

这个文集由两部分组成,上编"骥首墨痕"是江晓原为别人的书所写的序(入选 41 篇),下编"敝帚自珍"是他为自己的书所写的序(入选 34 篇)。这些序言的内容主要涉及科学史、科幻、科学传播、科学社会、性学、文学等,既见证这些学科的发展,也交待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作者给不少国际大牌作者或知名人物的书写过序,这些序中的评论和观点,成为那些作品的精彩导读;而给亲近的朋友,尤其是亲炙弟子作序时,那种既要表扬,还要言之有据,不让读者反感的小心态度,读者体会起来也是一种趣事。作者思前想后,得此云淡风轻的中性书名《人我书前》。

《性张力下的中国人》

江晓原 著

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 2020 年 8 月

与古人相比,我们今天在性问题上所面对的局面、所感到的困惑甚至所见到的表现等等,实际上没有太大的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性问题,长期存在着看起来是对立的两极:一极是重生殖、重子嗣、多妻和重人欲的;另一极则是礼教,在宋代以后它成为在理论上必须严格遵守的社会规范,而且越来越带有明显的禁欲色彩。在上述两极的同时作用下,就产生了性张力。性张力问题说到底是社会在性方面如何进行制约、平衡的问题。性问题是一个所有社会都共同面临的问题,《性张力下的中国人》不仅系统阐释了古代中国人的性观念和性文化,同时也从"性张力"这一角度关注到了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种种性现象。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庄思嘉

(作者:读特记者 姚峥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