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2025年,看光明街道如何积聚发展新势能?

深圳特区报记者 邓红丽 通讯员 张博 杨睿娟
03-04 18:2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向“新”而行,追“光”奋进

向“新”而行,追“光”奋进。3月4日,光明区光明街道召开2025年工作会议,会议回顾总结2024年工作,谋划部署2025年任务,将全力建设光明科学城高质量高颜值示范中心城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科研经济新高地。

回望2024年 新质发展动能强劲

2024年,光明街道持续澎湃“烟火气、产业柱、人文蕴”三大引擎,“一心两翼三片”新发展格局更加清晰,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颜值建设、高水平民生齐头并进。

经济运行进中提质。限上住宿业增速98.1%,营利性服务业增速 17.4%,两项指标位列全区第一;本级固投年度完成率134.9%,规下工业增速 39.7%。新增实际经营项目97 个,完成率484%。

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250亿元、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 100 亿元,新增“单项冠军”企业1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4 家、小升规企业64 家,优质企业梯队愈发厚实,新质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治理活力创新迸发。持续深化基层治理改革,构建党建引领“微治+共治+智治”,基层善治“光明范”更足、影响力更强。链接大院大所科学资源,聘任首批社区党委科技委员、科技指导员,建立全省首个“百千万工程”校地共建社区工作站。联合光明实验室,全市率先开发“追光助理”AI 大语言模型,成为基层法务助手、生活管家、智能调解员,打造全市首个 AIGC 驱动引擎智治中心,智慧街道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文旅品牌更加响亮。虹桥1958 生态公园荣获2024年国际设计卓越奖。全市唯一获评 2024 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创先级),碧眼社区获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打造24 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新增 10 个社区托育服务点,建成全区首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区率先完成城中村供用电整治市级考核任务。

向新攀高 街道发展有这些“新期待”

作为光明区的中心城区,光明街道将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在光明区“一城三区”建设发展新征程中激发新动能、展现新作为。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紧扣“科学城成果转化区”定位,依托光明科学园和白花科创谷,主动作为,前瞻布局人工智能、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等科技产业,积极引进创新平台,服务创新人才,集聚高质量发展要素,全面升级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冲出中低端、抢占制高点、致胜新赛道,推动街道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以新形象塑造高品质中心城区。抢抓全国“十五运会”举办有利契机,全面提升城市功能配套,加强城市文明建设,提升人文生态环境,统筹山林园湖规划,高标准打造全域景观,形成城市与生态深度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努力建设高质量高颜值示范中心城区,以最佳风貌、最美环境、最优服务喜迎“十五运会”胜利举办。坚持“办赛事就是办城市”理念,做好“体育+”融合文章,全面提升光明知名度、影响力,让“天下从此识光明”。

以新“智”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通过AI 技术实现基层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高效化,打造科技革新、数智赋能的基层治理新样本。

以新生活擦亮居民幸福底色。不断完善各类公共配套设施,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文化、教育、健康、生活、就业等公共服务。

追“光”奋进 实施高质量发展十大专项行动

2025年,光明街道将实施高质量发展十大专项行动。十大专项行动具体包括:壮大产业集群、攻坚重大项目、拓展产业空间、提升全域城市品质、打造多元消费场景、升级“数智大脑”、完善服务体系、做实民生保障、续写平安光明崭新篇章、提升党建引领工作质效。

其中,在壮大产业集群,加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将做大做强新能源300亿级、新材料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百亿引领、五十亿支撑、十亿接续”的梯次楼宇,打造年销售额超30亿的电商直播高地,推动AI、低空、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企业发展。

在拓展产业空间,加快建设科研经济新高地上,高标准规划建设白花科创谷,推动引入符合光明科学城定位的百亿级项目落地,打造平方公里级新型产业社区。超常规推进光明科学园建设,释放30公顷产业用地空间;招引有重资产的头部企业以及有潜力的初创型科技企业,优先布局高端算力平台,重点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集聚区。

同时,以全运会为契机,提升全域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国际马术中心、虹桥公园周边环境。围绕赛事场地周边、虹桥1958商圈、赛事保障酒店,完善双(多)语标识体系,营造国际化街区氛围。

联动文旅体商,全面打造多元消费场景。推动星河COCO CITY商业综合体年内开业,建设碧眼天桥网红打卡点,打造木墩河一河两岸烟火步行街、虹桥南岸时尚消费商圈、科技馆-旧糖厂魅力消费区。促成咖啡行业协会落地,推动华强园区、迳口古村打造咖啡产业集聚地。推动云智大健康基地、香港宝芝林文化产业园投入运营,探索“生态+医药+康养”新模式。推动白花、迳口社区争创第五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升级“数智大脑”,塑造基层善治“光明样板”。优化“追光助理”,组建街道系统数据库,打造街道“数治”中心,探索“数治”综合调度模式。实施“小区主理人”培育计划,推动5个商品房小区成立业委会,试点白花恒祥花园成立房委会。探索服务阵地“小市场+大公益”运营模式,打造“花果山”党群服务“新地标”,创建独具光明特色的“两社三中心”,创建省级示范点。持续完善“1+X+18+N”治理体系,打造基层治理服务综合体。启动“益起追光”治理品牌塑造计划,深化“民生十微”工程。

编辑 温静 审读 刘彦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王湛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邓红丽 通讯员 张博 杨睿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