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大亚湾海洋风险与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大亚湾野外观测站”)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2月28日在惠州大亚湾举行。会议签署了大亚湾野外观测站联建合作框架协议,为大亚湾野外观测站学术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任书,并为该站揭牌。
大亚湾是我国典型的高强度城市化海湾和生态脆弱区。建设“空-天-地-海”相结合的长期精细化实时科学观测研究站,是大亚湾应对海洋风险与灾害,保障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将填补我国在海洋风险与灾害方面的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布局空白,为我国海洋防灾减灾保障体系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大亚湾野外观测站,由上海交通大学和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联合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共同建设。旨在立足于大亚湾这一典型高强度城市化海湾,聚焦台风风暴潮、海洋生态失稳和溢油危化品泄漏等三大典型海洋风险与灾害,发展天基、地基和海基相结合的新型海洋监测技术,突破海湾网格加密模型与南海模型无缝衔接的预测预警技术难题,建成以“空-天-地-海”精细化实时立体观测为基础,具有海洋风险与灾害的精准预测预警与决策服务等功能的野外观测与科研平台。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