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冲刺之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圳“十二五”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
■ 主动创新发展理念,经济规模和质量效益实现双提升
与2010年相比,主要指标实现“八个大幅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由9581.5亿元增加到1.75万亿元。辖区公共财政收入由3506.8亿元增加到7238.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1106.8亿元增加到2727.1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由333.3亿元增加到709.3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1354家增加到552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由8750亿元增加到2.3万亿元。商事主体由78万户增加到214万户。金融业总资产由4万亿元增加到8.6万亿元。
资源能源消耗实现“八个明显下降”。万元GDP能耗、水耗、建设用地、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9.5%、43%、29%、21%。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按期完成省“十二五”减排目标要求。
■ 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五年淘汰转型低端企业超1.7万家,以转型升级的主动,实现了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双提升。
■ 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成为经济发展主引擎
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三次位居福布斯中国大陆创新城市榜首。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特区体制机制优势更加凸显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主动谋划、积极作为,以改革开放为特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着力建设美丽深圳,绿色低碳成为城市新特质
积极落实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实施了大气环境、水环境、绿化美化三大提升行动,出台了大气质量提升40条、水环境治理40条等系列措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
■加快推进特区一体化,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认真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出台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决定和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推动有质量的深度城市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全力实施惠民工程,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加大投入力度,系统推进12项重大民生工程,全市九大类重点民生领域财政支出6734亿元,年均增长29.7%。国家确定涉及我市的65项基本公共服务全部落实。
编辑 陈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