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全球史:世界各地的研究与实践》
[德]多米尼克·萨克森迈尔 著 梁跃天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年11月版
19世纪的历史学是由民族国家史主导的历史学,历史学家们主要关注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历史事件和进程。进入20世纪70年代,新史学的社会转向、对现代化范式的批判,以及全球性问题的挑战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了全球史书写这一领域的兴起。
“从前,人们把世界史研究当作主菜上桌前的餐前小酒,如今的全球史则愈发成为研究的促进因素,成为今天某些最复杂的历史综合性研究的框架。”加雷斯·奥斯丁生动地描绘了全球史在欧洲史学界转型中所经历的显著变化。同样的,全球史的引入也对中国的世界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促使我们开始从中国的视角、立场和角度来思考并实践。
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里,全球史书写经历了显著的发展。全球史书写的目标在于超越传统的国别史和区域史的界限,采用全球视角审视历史,深入探讨不同地区和文化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进程。
随着“全球史”在全球的传播,史学家们愈发重视到全球史不能仅仅是西方的全球史,“全球史必须进行全球对话,必须进行思想交流”。各学科对欧洲中心主义持续批判的同时,也得益于经济和文化交流全球化所形成的国际信息网络,以及历史研究领域内部对碎片化研究的抵制。受到各自史学传统的影响,全球史的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并被冠以不同的名称,如“互动的区域史”“跨国史”“新世界史”“全球史”。全球化推动了全球学者共同体的构建,促进了知识的自由流动和多元文化的融合,同时全球史的传播也致力于将历史知识的生产去中心化,从而反哺全球。
本书不仅尝试颠覆传统全球史研究中固有的等级结构,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它挑战了那些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主义和史学史的既定概念。这一努力的难点在于,它不仅仅要求打破自身作品内部的局限,更在于它呼吁那些传统上占据话语优势的方面,重新审视和重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学术活动和成果。
本书中各个部分在不同主题上相互对话,这反映了全球史研究中固有的联系性。对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奴隶制的研究,增进了我们对全球经济、劳工以及移民史的认识;全球南方的叙事突破,也得益于不同地区对传统叙事的挑战和思想史研究的深化,全球互动性在本书中不断形成对话。全球历史进程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区域在多个层面上相互影响和塑造。
在历史的长河中,全球史学家共同体的深入探讨,为我们的认知带来了新的启示。《全球的全球史》不仅标志着当前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更是“全球史”理念在其演进历程中的一次重要启航。这部作品深入探讨了世界各地历史的交织与互动,揭示了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人类的过去。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得以更全面地洞悉历史的复杂性,更公正地评价不同文化和社会的贡献,从而为构筑一个更加包容和多元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