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深圳正处于“两会时间”。在2月24日开幕的深圳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律师协会会长张斌向读特新闻记者透露,其今年提交的三份提案,均聚焦深圳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高水平的律师队伍、高品质的法律服务、高质量的律师业发展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表现。”张斌认为,AI技术浪潮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信号。律师们应积极拥抱AI,既要掌握新兴技能,更要深耕高附加值服务。
剪辑:李旻桦
以法治化为底色,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
“从1995年不足2000人的律师队伍,到今日突破26000余人的职业群体;从百家到如今超1350家的律师事务所,数字的背后是深圳法治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张斌用一组对比数据,勾勒出特区法律服务业近30年的成长轨迹。
他提到,1995年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律师条例》(下称《律师条例》)已难以适应现代多元化的法律服务业态,特别是在涉外法律服务、新兴领域合规等维度亟待制度突破。因此,张斌建议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力争在2025年完成《律师条例》的修订,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深圳国际仲裁院2024年数据,该年度新受理涉外商事仲裁案件当事人累计覆盖国家和地区增至142个。张斌强调,这一数据讲述了深圳的法治化进程。
“深圳商业活动繁荣,国际仲裁业务随之迅速发展,商事争议的解决方式也应与国际接轨。”在这一大背景下,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协调,持续支持深圳国际仲裁院向国际一流仲裁机构迈进。
谈及营商环境,张斌用“法治基因与市场肌理深度融合”概括深圳特质。他表示,在全国范围内,深圳无论是法治化还是市场化营商环境都处于前列。深圳优质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并孕育出一批全球领先的优秀企业。
科技创新与坚实的法治基础,是吸引企业选择深圳作为发展基地的重要因素。他建议,要以长远的眼光,将法治化特色转化为城市核心竞争力,持续优化深圳的营商环境。
张斌
AI浪潮来袭,律师行业如何应对?
今年春节,国产大模型deepseek横空出世,迅速占领全国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各行各业纷纷抢先接入,以期搭上人工智能的快车。在张斌眼中,这一变革不仅是社会的进步,更预示着生产力的重大转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律师行业也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AI技术,无疑是一把双刃剑。”
张斌认为,善用AI技术,能增强法律服务的精确性和针对性,进而实现降本增效。例如,用AI处理法律咨询、文书撰写等基础性工作,对提升律师事务所的整体效率大有裨益。
这是否意味着AI将逐渐取代律师的角色?张斌对此表示否定。“法律界AI的兴起,并非预示着职业的消亡,而是行业升级转型的关键信号。”他提到,在涉及情感疏导、伦理判断或需要跨学科整合能力的复杂场景时,律师的介入仍必不可少。
“这样的形势将促使律师们提升自身服务能力,转变服务方式。”张斌表示,“每一次生产力的变革都会解放一部分人,同时也会武装一部分人。在AI时代,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积极拥抱。”
海报设计:丘咏蕾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伊诺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彭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