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呈现儿童参与社会治理“龙华模式”!龙华举办儿童议事会成立七周年成果展示会

宝安湾
02-25 08:07
摘要

为了让居住在城中村的儿童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龙华区率先试点开展儿童友好城中村建设

▲2月23日,龙华区举办儿童议事会成立七周年成果展示会。龙华新闻记者 蔡维泽 摄

2月23日,龙华区举办儿童议事会成立七周年成果展示会,活动以“我们的城,我们的家”为主题,通过“立体展示+儿童讲述+对话交流+措施发布”等形式,多维呈现儿童参与社会治理的“龙华模式”及实践成果,共同展望儿童友好城区建设的美好图景。深圳市妇联党组书记、妇联主席刘佳晨,龙华区领导李友华出席活动。

2018年,龙华区启动社区儿童议事会建设,并连续七年开展儿童议事活动,让儿童在城区建设和治理中发声、参与和实践,创新构建了“全域覆盖、全链闭环、全员赋能、全效落地”的儿童参与模式,全力构建儿童友好城区建设的“龙华样板”。

七年来,龙华区共组建了63支儿童议事队伍,培育儿童代表约8400名,约4.5万名儿童注册志愿者。为提升儿童议事效能,龙华区开展各级儿童议事会成人支助者能力提升活动,通过专业培训、实地调研、案例研讨等方式,提升成人支助者素质和能力,为儿童参与提供有力指导。在成人的帮助下,儿童代表们化身“小小议事员”、“城市小侦探”,体验“行走的课堂”,在调研中探索未知、发现社会问题,在议事中提升协商、辩论技巧,实现“儿童议事”与“成人赋能”的协同共进。2024年,龙华区还创新推出“同题共议”机制,以“一米空间——龙华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为主议题,纳入四级儿童议事会议事事项,让儿童在实践中锻炼议事能力。

凝聚着“城市小侦探”智慧结晶的《儿童友好城中村建设“十有”措施》在七周年活动现场正式亮相,这是孩子们在参与“一米空间——龙华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议事中历时3个月智慧成果的转化,印证了儿童议事员李洺湄“让有限空间创造无限可能”的改造理念。在七周年成果展示会现场,儿童代表程子欣以“景龙社区儿童图书馆变形记”为例,生动还原了童声如何重塑城市肌理。

■延伸阅读

“一五一十”模式构筑儿童友好城中村

2月23日,龙华区妇儿工委在龙华区儿童议事会成立七周年成果展示会上发布了龙华区儿童友好城中村建设“十有”措施(以下简称“‘十有’措施”),进一步延伸深化“引领、安全、参与、自然、服务”五大维度,从政策环境、安全保障、空间规划、设施配置、文化氛围、参与机制、生态环境、教育环境、服务提供、监测评估等十个方面提出措施,打造龙华区儿童友好城中村建设“一五一十”模式,为儿童友好城中村建设提供龙华经验,让“我们的城,我们的家”成为最温暖的民生答卷。

五维筑基

创新城中村儿童友好范式

城中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安全隐患较多、公共设施不足、活动空间短缺、自然景观较少、服务活动有限等诸多问题。龙华区城中村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且同样存在这些共性问题。为了让居住在城中村的儿童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龙华区率先试点开展儿童友好城中村建设。2021年,大浪街道水围新村被确立为市级儿童友好城中村建设试点,龙华区妇联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走访、专项课题研究,精准把握城中村儿童发展需求,对城中村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空间、活动场所、游憩设施等硬件空间开展适儿化改造,因地制宜提炼出引领、安全、参与、自然、服务五大维度,将水围新村打造成了全国首个儿童友好城中村,走出了一条从城中村蜕变成儿童友好家园的特色路径,为龙华区全面推广儿童友好城中村建设提供实践范例。

“十有”赋能

擘画儿童友好新蓝图

“十有”措施既是凝练的工作措施,更是对儿童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回应。2024年,龙华区创新“同题共议”机制,龙华区儿童议事会以“一米空间-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为主题,组织30名儿童代表以水围新村为调研样本,通过8场沉浸式议事活动,结合“趣味性、安全性、教育性”的改造原则,提出模块化功能分区、全年龄段设施配置等创新设计,形成6套涵盖生活、学习、休闲场景的创新方案,为儿童友好城中村建设注入鲜活智慧。区妇儿工委办将儿童视角纳入儿童友好城中村建设决策体系,充分分析并采纳儿童合理建议,以五大维度为核心理念,细化提炼出儿童友好城中村建设“十有”措施,为儿童友好城中村建设提供标准。

“十有”措施将从政策、规划到监测评估,全方位打造儿童友好成长环境。2025年,龙华区将在新一轮城中村综合治理中全面推进“一五一十”模式,打造大和社工村、上围艺术村、绿美自然的茜坑老村等,全力推进儿童友好城中村集群建设。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王雪敏 通讯员 尚亦非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