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数字经济与全球战略研究所所长曹钟雄:民营企业是深圳创新力的重要来源

深圳特区报记者 关炜瀛
02-23 10:3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兼具“民营经济第一城”与“科创之城”美誉的深圳,“六个90%”现象广为人知、备受赞誉。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数字经济与全球战略研究所所长曹钟雄看来,这两个美誉都与一个事实有关——民营企业是深圳创新力的重要来源,鼓励创新的深圳始终不遗余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深圳民营经济繁荣发展,科创实力持续增强,是民营企业注重创新发展的结果,也离不开深圳优良的营商环境、包容的创新环境,以及关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曹钟雄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的深圳民营企业,深知创新才是安身立命的关键,已经走上依靠科技创新获得发展的道路;而深圳长期关注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助推民营企业提升科创能力,帮助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促进民营经济的繁荣。

当前,深圳民营企业正在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上奋力奔跑。深圳应如何持续助力?曹钟雄分享了几点思考。

首先,要鼓励大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很多表现突出的中小企业的创始人团队,都有大企业的从业背景。这提醒我们,大企业在事实上承担了一些科技创新的公共职能。”曹钟雄建议,要引导和支持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加重视科技创新,为科技前沿探索投入资金、培育人才、锻炼队伍。

第二,要为创新型中小企业赋能。曹钟雄认为,既要关注大企业对整个经济大局的稳定和支撑作用,也要关注到中小企业在各个领域探索开拓的作用,在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等方面,将重心适当向中小企业倾斜。此外,还要开放更多的应用场景,降低创新成本,压缩创新到实现商业化的路径,帮助中小企业在跨越“死亡陷阱”的过程中快速成长。

第三,拓展创新视角,重视创新成本问题。“目前,深圳民营企业的创新高度集中于硬件方面,大多是基于工程师模式、带有制造业基因的创新。”曹钟雄建议,未来应重视科技创新的更多视角,在继续做好硬件创新的同时,也要关注软件、系统等方面,关注服务业本身的创新、业态的创新,软硬结合、相互赋能。此外,应适当地布局一些环境相对较好、成本较低的创新创业园区,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让更多的创新“种苗”在这里集聚、扎根生长。

最后,面向国际、开放创新。“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深圳应有放眼全球的大视野。”曹钟雄说,深圳处于内外循环交汇的重要位置,可积极招引国际创新创业团队,挖掘、吸引更多的创新“种苗”,在深圳的土地上发展和壮大;同时,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利用好国际资源,走创新发展道路。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关炜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