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深圳”,是海风中的追问与赞叹
读特特约作者 欧阳德彬
2020-09-19 20:02

深圳是一座神奇的城市,四十年来经历了一场史诗般的伟大变革,在世界城市建设史上都堪称奇迹。中国共产党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两条腿走路,一改这个古老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闭关锁国,创下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传奇。

四十年来,数不尽的追梦人从内地来到深圳,书写自己精彩的人生篇章,“深圳叙事”也成了“中国叙事”的典型代表。可想而知,表现深圳的书籍络绎不绝,以各自的视角呈现深圳的多种面相。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关于深圳的书更是犹如雨后春笋。其中,陈启文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为什么是深圳》生动鲜活地呈现了任正非、马化腾、汪滔、陈宁等杰出企业家在深圳这片热土上的创业史,呈现了诸多不易觉察的历史细节,是一本潜入深圳精神内核的书,是一本了解深圳的好书。

《为什么是深圳》陈启文 著  海天出版社  2020年8月

这本书不仅清晰道出了深圳的华为、腾讯、大疆等龙头企业波澜起伏的成长历程,更是紧密贴合深圳这块创业创新的沃土,恰如其分地回答了“为什么是深圳”的追问。文字叙述既突出人物的个性特质在创业成功中的巨大作用,也申明了地域营商环境与法治氛围对企业的显著影响。

比如,马化腾在腾讯公司在面临资金绝境之时,借助深圳每年金秋时节的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获得了首笔风险投资,赢得了公司发展壮大的机会,可谓是惊心动魄起死回生。所以,马化腾本人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曾为凑出所必须的营运资金而四处奔波、夜不能寐,甚至试图卖掉QQ软件。借助深圳首届高交会才获得第一笔风投。深圳为腾讯这样的企业提供了最佳的创业创新和成长环境。”创业历程中,有必然,也有偶然,如果腾讯不在深圳,没遇上高交会这一契机呢?那么,还有如今人手必备的微信与QQ吗?

另外,《为什么是深圳》展现了融汇报告和文学于一体的报告文学文体本色。所谓报告,自然是把创业历程一五一十地呈现出来,以客观写实为主,这需要下大功夫,不是躲在书斋里爬梳资料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实地采访和田野调查必不可少,这样才能真实地讲述企业的前世今生。这样的写作是一项大工程,写作不易,写作之外的功夫更大。

陈启文在讲述企业壮大的过程中,塑造了个性十足、血肉鲜活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一波三折的企业发展史,增强了文本的文学性,这是高于一般性报告文章的地方。比如在描写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时,“这个人穿着随意,衬衫领口的那粒扣子从来不扣。一双习惯于眯缝着的眼睛,牵动扇面一样的皱褶,但这双眼睛一旦睁开,就会闪烁出奇异而咄咄逼人的光亮。”这便是典型的文学书写,像鲁迅的“画魂术”一样通过描写眼睛展现人物的精神气质。任正非眼神中的犀利与坚韧,为华为安然度过种种艰难做好了铺垫。陈启文不仅仅着力于任正非、马化腾等企业创始人,还将一些公司合伙人塑造得真实可感。比如华为那位在任何场合都爱开玩笑的股东,“谁能一条腿走路啊,咱们华为这个鸟公司永远都得两条腿走路。”两条腿走路便是既搞组装,又搞研发。还有郭平、郑宝用等华为早期招聘的青年科技人才也独具个性。如此这般,在突出主要人物的同时,塑造了次要人物,次要人物反过来又衬托了主要人物,这便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常用的“旁敲侧击”之法。

《为什么是深圳》全方位地展示了深圳四十年的不凡历程,形成一个从个体到城市,从城市到国家,从表面现象到精神内里的立体架构。创业者的个体命运在企业命运中得以展现,企业命运又与城市环境紧密相连,城市命运又融汇于改革开放的宏大国运之中。作家在南方的海风中追问“为什么是深圳”,唱响了一曲嘹亮动听的城市赞歌。

独家原创内容,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晶报供稿)

编辑 贺曦

(作者:读特特约作者 欧阳德彬)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