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动直升机、除颤18次……春节8天他们救助了3053人!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深急救 文/图
02-06 20:5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深圳120急救人坚守“医”线,守护深圳市民健康。

2025年春节假期,深圳120急救人坚守“医”线,守护深圳市民健康。

据深圳120调度科统计数据,春节8天假期(2025年1月28日至2月4日),深圳120共接呼入电话11195次,派车3543次,共救治各类病患3053人。呼救原因排在前五的分别是:各类创伤性疾病748人,占24.25%;酒精中毒321人,占10.41%;呼吸系统疾病166人,占5.38%;消化系统疾病157人,占比5.09%;心血管疾病125人,占4.05%。

76岁老人突然倒地,情况危急

光明区人民医院(西院区)急诊科急救人员接到120指令后,立即出诊,并在现场对老人进行紧急处置后,将老人转移上救护车送至医院。经进一步检查,发现老人有心包积液、酸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多种病症。急诊科紧急组织会诊,并根据会诊结论为老人行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引流术等系列治疗,让老人渡过难关,转危为安。

55岁女子胸痛4小时后晕倒

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院前科急救人员接到120指令后,迅速出诊。救护车到达现场时,该女子意识丧失,叹气样呼吸,急救人员立即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心电监护提示室颤,急救人员先后予双向波200J除颤2次,予肾上腺素1mg静推4次、胺碘酮静推1次,球囊通气,持续胸外按压,直至该女子恢复窦性心律。经救护车送入院进一步检查,女子被送入导管室PCI治疗,左冠脉放置支架,目前生命体征平稳。

东莞10岁娃七娘山坠崖

事发地位于七娘山金龟背天鹅下山路段一个斜坡上,地势险峻、碎石岩壁遍布,周边树木茂密,救护车无法到达,步行担架转移伤者下山困难。

深圳120接到报警并经研判后,快速启动空中救援机制,联系东部通航公司派出直升机,通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开启应急绿色通道、做好救治准备,同时联系深圳消防协助开展现场救援。

与此同时,北大深圳医院急诊科、神经外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儿科等相关科室值班医护人员迅速集结,春节在家休假的相关科室专家也纷纷赶回医院待命。

16:46,直升机抵达北大深圳医院15楼停机坪时,由梁真院长部署、韩振副院长带领的创伤救治团队早已在楼顶严阵以待。

第一时间,男孩通过专用电梯迅速被送至CT室检查,神经外科主任陈保东、急诊科主任范昭等多学科专家已等候在检查室。

根据检查结果,男孩被诊断为急性内开放性颅脑损伤、左枕凹陷性骨折、左枕头皮血肿、右膝软组织损伤。专家们在检查室内现场评估病情,制定救治方案后,决定将男孩送进神经外科ICU(重症监护室)进行救治。

随后,各相关科室再次组成MDT团队,开展全院大会诊,并根据大会诊意见,有针对性地对男孩开展诊治。

晚上20:00左右,当男孩的父母走出七娘山、自驾私家车赶到医院时,前期紧张又有序的检查和救治已经完成,男孩的病情已进入稳定状态。

“幸运的是,患儿没有发生颅内大出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次航空紧急救援,为及时救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颅内已经发生挫伤,出现昏迷,延误救治的时间越长风险就越大,加上满口、鼻子都出血,有可能出现窒息。——北大深圳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陈保东

经过系列及时有力的抢救措施,男孩终于转危为安,2月1日晚上转入普通病房。

从七娘山事发地点到医院,男孩父母花了3个多小时,而“空中120”仅用了21分钟。从落地医院到检查、明确诊断再到送入神外ICU,也只用了15分钟。

“深圳的救援救治体系真的很强大,深圳速度太厉害了,感谢你们把孩子从死神手里抢回来了。”

看着在医护团队悉心救护、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下身体和精神状况日渐好转的孩子,男孩爸爸不停地为深圳点赞。为表达感激之情,2月6日下午,男孩妈妈给医护人员送来了精心订制的锦旗。

45岁男子在出租车上突发晕倒

该男子被送至龙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抢救室后,心电监护示室颤,急诊医护人员立即予以心肺复苏、电除颤、肾上腺素反复静推、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纠酸、补液、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等治疗。但男子反复出现心跳骤停及电风暴(室性心律失常风暴的简称),急诊科医护人员给予18次电除颤后,立即行ECMO支持下的心肺复苏(ECPR),并在ECMO成功转机、复苏成功后,心内科团队及时快速行急诊PCI手术,予右冠脉置入两枚支架。2月5日13:00,男子顺利撤机,生命体征平稳。

65岁老人呼吸衰竭、重症肺炎

老人被送到盐田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时,呼吸急促,双肺可闻及湿啰音,血氧饱和度91%。急诊科医护人员立即给氧,持续心电监护,予抗感染平喘等治疗后,老人呼吸困难未见缓解,立即予以镇静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给予纤支镜吸痰等处理。经抢救,老人的病情才终于趋于平稳,目前在呼吸科继续接受治疗。

深圳急救人用专业与温情,守护着城市的“生命线”,120成为市民生命健康的坚实后盾。

编辑 温静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叶志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深急救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