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舞草龙:传承民俗文化,吸引世界目光

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思玮 通讯员 南宣
01-31 10:0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大年初二晚,一场别开生面的舞草龙活动在南澳月亮湾盛大举行,吸引了当地民众游客以及外国友人的热情参与,成为蛇年新春佳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南澳舞草龙,这一古老的民俗传统在深圳大鹏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2007年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起源于明清时期南澳疍家渔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舞草龙寓意着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活动当天,现场气氛热烈非凡。一条由33节金黄剑草精心编制而成的草龙成为全场的焦点,龙头栩栩如生,龙眼炯炯有神,龙身蜿蜒曲折,龙尾灵动飘逸。当舞龙的锣鼓声敲响,这条逾百米长的草龙在街巷间腾跃而起,追逐着同样插满香火的龙珠,蜿蜒前行,所到之处瞬间点燃观众心中的热情与活力,整个活动现场充满了无尽的欢腾与喜悦。除了草龙队伍,现场还有南澳渔民迎亲舞队、麒麟队、渔灯队、腰鼓队等加入巡游活动,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视觉与文化盛宴。

令人惊喜的是,不少外国友人也加入了舞草龙的队伍当中,他们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好奇的神情。“舞草龙太有趣了,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体验。在中国,龙代表着强大和吉祥,我能参与其中,感觉像是深入了解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一位来自西班牙的友人表示,南澳舞草龙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她。当地的非遗项目渔民娶亲表演师傅也热情地欢迎外国友人的加入,她们一边展示着舞蹈技巧,一边向外国友人讲述渔民娶亲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舞草龙活动还吸引了大量的当地民众和游客前来观看。孩子们欢呼雀跃,老人们则面带微笑,为这一传统民俗活动的传承和发展感到欣慰,更为看到外国友人对舞草龙的喜爱而自豪。

晚上八时左右,舞草龙队伍抵达月亮湾海堤畔,草龙依次叠放,人们一边祭拜,一边把草龙点燃。焰火冲天而起,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人们欢欣鼓舞的面容,在此起彼伏的欢呼与呐喊中,每个人都在心中默默许下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舞草龙是我们每年春节最热闹、最期待的节目。”在香港生活十余年的石先生向记者感叹道,几乎每年他都会专程回到南澳观看舞草龙,它承载着南澳人对故乡深沉而炽热的情感。

据悉,南澳一直致力于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显著。“非遗进校园”活动将舞草龙等非遗项目引入辖区幼儿园和小学,向孩子们播下传承的种子。南澳非遗文化馆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成为展示南澳非遗项目的重要窗口。此外,南澳非遗展演在辖区各地精彩上演。随着南澳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被南澳非遗项目吸引,纷纷前来领略其独特魅力。展望未来,南澳将以更高目标继续前行,致力打造一流非遗小镇,争创国家级非遗,并筹备国际非遗文化展演节,旨在推动南澳旅游品质实现新突破。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刘彦 二审 王雯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思玮 通讯员 南宣)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