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做强西承东联桥头堡 全力打造东海岸重要支点 汕尾紧扣“五个大抓”加力推进“百千万工程”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绪山 通讯员 善美宣
01-23 09:0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依托深圳援建的深汕中心医院,把优质的医疗资源送到镇村群众家门口。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2025年新年伊始,中国共产党汕尾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对“百千万工程”做出部署,强调要围绕系统推进“百千万工程”,紧盯“全域镇村典型示范”目标,加快打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标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年以来,汕尾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百千万工程”推进会精神和省委主要领导调研汕尾时的指示要求,锚定“做实做强西承东联桥头堡、全力打造东海岸重要支点”全新发展定位,紧扣“五个大抓”和七项重点任务要求,以头号力度攻坚克难、加力提速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具有汕尾特色的“百千万工程”发展路径。

紧扣“大抓产业发展”

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实力

汕尾市坚持“海洋强市、融湾先行”,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充分发挥临湾区位、深圳对口帮扶协作等叠加优势,持续推进“明珠二号”攻坚行动,着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化产业融湾,汕尾市高质量打造“1+1+3”产业发展平台,持续开展“六抢六赛”,紧抓产业梯度转移,创新构建园区三级指挥体系,联合深圳出台招商“16条”,构建招商引资“1+6”方案体系,加深与深圳产业结对帮扶,并积极利用、转化湾区创新资源,推动以广深为主的“双岛多礁”蓬勃发展。

着力抓好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和重点项目建设,汕尾市发挥大项目、大平台拉动作用,培育壮大海上风电、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不断推进产业链条式布局、规模化集聚,并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县域重大项目建设。

汕尾市还做好海洋牧场建设,导入众多央企国企,联合中山大学等打造一批“校地企”海洋创新联合体,初步构建全产业链条。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方面,汕尾市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基本盘,突出做好“土特产”文章,以国家、省、市三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为依托,持续做好汕尾海鲜、甘薯等产业。汕尾市农文旅融合发展持续发力,深挖特色文旅资源,精心打造10条精品线路,同时大力培育发展海上运动、滨海休闲旅游等新业态。2024年暑假期间、国庆期间汕尾接待游客分别为535万人次、412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

紧扣“大抓人居环境建设”

着力扮靓城乡环境颜值

去年以来,汕尾市坚决把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改善和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打造全域镇村典型示范,进一步为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汕尾市积极抢抓中铁等央企国企助力汕尾乡镇建设的机遇,迭代升级打造10个乡村振兴“连线成片”示范片区;推进镇村风貌管控提升,围绕打造“全域镇村典型示范”目标,结合典型镇村培育建设,以点带面、以点扩面探索乡村现代化建设新模式;攻坚交通主干道沿线风貌整治,启动“明珠五号”攻坚行动,聚焦全市交通主干道沿线,全面摸排环境风貌、撂荒地、乱搭乱建等问题,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沿线“两提升三整治”工作;推动美丽圩镇建设提质升级,按照“一镇一册”制定愿景规划、项目分布、“七个一”三张图,完成美丽圩镇规划46个;推进县镇村绿化美化,创新规划引领、苗木保障、社会参与、绿美管护、数字赋能等机制,为绿美生态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紧扣“大抓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

着力增强群众满意度

高质量公共服务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来源,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去年以来,汕尾市紧盯民生实事,努力在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增实效上下功夫,以高质量公共服务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

汕尾市加快以县域为重要载体新型城镇化建设,抓牢海丰县省试点先行契机,做好县城规划设计,借鉴先进理念,突出地方特色,坚持拆建并举,做深做细“1+1+5”规划,并紧盯功能布局和空间优化;大力补齐县域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完善县域基础设施,截至2024年10月,全市建成城镇污水管网约1234.6公里,建成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37座;已配备充电桩停车场35座、配备公共厕所324个、“三所学校”499所、乡镇卫生院52所;增强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能力,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村卫生站医保结算全覆盖,同时加快建设市福利中心(一期养老工程),启动运营县级福利机构。

紧扣“大抓体制机制改革”

着力激活发展资源动力

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去年以来,汕尾市突出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深入推进“明珠三号”攻坚行动,围绕10方面35项具体改革任务,发起集成式改革攻坚,破解制约城乡协调发展机制体制障碍。

汕尾市深化县域营商环境改革,对标深圳打造“四个一流”营商环境,紧盯全方位降成本和全周期优服务“两大任务”,推行重点项目“全程代办”模式,持续打通用地、审批、融资等涉企服务堵点难点;深化资源要素改革,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主抓手,构建“市级引导-县级谋划-镇级实施”整治工作体系,坚持以市场换资金、以资源换资金、以奖补换资金等,并在全省率先成立“百千万工程”基金,创新推出“乡村振兴贷”“甘薯贷”“五金贷”“民宿贷”等涉农信贷产品77款,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深化县镇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扩权赋能,进一步巩固深化汕尾市“一中心四平台”镇街体制改革成果,建立完善“一对多”、清单管理、考核评价等机制;推进“组团”发展,以海丰县梅陇镇、联安镇为试点,成立了全省首个乡镇联合党委,推动两镇规划共谋、资源共享、产业共兴。

值得一提的是,汕尾市深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以资源要素有效利用为主要内容,持续深化“三块地”改革,重点攻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方式,创新“国企+村企+运营团队”运营新模式。

紧扣“大抓社会力量参与”

着力构建群策群力格局

2024年12月21日,汕尾市召开第四届汕尾发展大会,来自社会各界的汕尾籍民营企业家、商会代表和热心人士现场慷慨捐资,踊跃参与了7个捐赠项目,捐赠总额达1.0678亿元,以善心善举助力汕尾市民生项目建设,充分展示了全市同心聚力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近年来,汕尾市积极调动央企、国企、民企、高校、爱心人士等多元主体,通过创新市场机制、利益共享机制等,让各方面力量全部行动起来、全面参与进来。其中,汕尾市紧抓央企、国企等头部企业助力镇村建设机遇,部署推进“明珠四号”攻坚行动,创新各方资源整合联动机制,形成“央企+国企+民企”良性合作格局;在省级纵向帮扶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市直单位对接帮扶省直单位机制,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配合推进模式;深化实施“双百行动”,持续强化校地合作,并组建“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围绕镇域经济、城乡建设、乡村振兴等领域工作切实发挥专家智库的决策支撑作用。

此外,汕尾市还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力量,灵活运用多种机制撬动企业参与“百千万工程”和绿美汕尾生态建设等,大力实施“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深入开展百家民营企业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引导企业在不增加运营成本基础上,优化利润分配支持镇村建设。全市51个镇街结对92家建筑业企业,形成并完工了一批共建项目。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在新的起点上,汕尾市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在1月20日举行的中共汕尾市委常委会上,汕尾市强调要紧抓“百千万工程”这一总牵引,锚定打造“全域镇村典型示范”,扎实推进产业、风貌、县城、改革等重点工作,高质量完成“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绪山 通讯员 善美宣)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