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冬日,热力依旧。1月22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注入建筑的“钢筋铁骨”,地处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上的罗湖407超高层项目——云投大厦,迎来核心筒封顶的“加冕”时刻,也为深圳壮阔的城市天际线勾勒出一笔崭新的亮色。
直插天际的塔吊挥舞巨臂,精准吊运建筑材料;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在各层施工区域穿梭;焊接声、切割声,交织成一曲激昂的建设之歌……当日,记者在建设现场放眼望去,处处洋溢着“开年即开干”的奋进气息。
罗湖云投大厦为深圳市重点工程,位于罗湖区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北端,项目塔楼高83层,结构高度407米。作为超高层建筑,项目采用钢结构框架与混凝土核心筒相结合的体系,不仅有效提升建筑抗震性能与承载能力,也可满足建筑大空间的使用需求。
“我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和创新举措。”承建方中建三局项目负责人邹宏增介绍道,例如,项目核心采用先进的高层建筑施工工艺——液压爬模技术,共设置48个爬升机位,内筒20个,外墙28个。依靠这些爬升机位节节攀升,固定牢靠,反复循环,在高空形成了一个封闭、安全的作业空间。“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还让项目能从容抵御特大台风的考验。”
超高层项目的垂直运输作业顺畅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施工的进度。项目团队告诉记者,他们采用申报有国家专利的墙柱钢筋绑扎平台,搭载ZSL850外挂动臂塔吊、内外4台高速施工电梯等,让各类材料吊运如臂使指。采用的混凝土泵送系统如同项目的“心脏”,负责为混凝土输送提供强劲动力输出,搭配高空布料机这根“血管”,得以将混凝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数百米高空。
钢结构施工是重点,更是难点。尤其是随着楼层增高,纵向压力使得钢梁埋件定位调整变得更加迫切。项目团队通过BIM深化和方案模拟、钢结构预拼装等新型技术运用,对整体工程进行压缩变形模拟分析,深化关键节点钢构件的路径设计,让单吊重达28吨的吊装构件,在百米高空实现高精度对位和微调。“在BIM技术加持下,我们创新采用了倒V型斜拉杆施工技术,这种结构与传统的垂直支撑结构相比,能够更有效地将大厦承载的风力、地震力等传递到大厦的主体结构上,从而增强整个建筑的抗震和抗风性能。”项目技术总工罗映雕说。
记者注意到,项目整体造型极具设计感,且颇具深意。直筒状的结构拔节而上,在42、53、63层处分别设置一道伸臂桁架,为建筑原本结构增添了几分“壮实”;从75层开始,核心筒分为南北两部分,塔冠处逐步向内收缩形成顶层风洞,犹如戴上一顶王冠,“湾区之冠”由此得名。
目前,罗湖云投大厦核心筒已顺利完成塔楼封顶,2026年建成后,将打造为集大型商业、高档公寓式酒店、办公为一体的高品质城市综合体,为罗湖“三力三区”建设再添重磅砝码。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杨渝嘉 三审 周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