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六地市专场记者会,结合地方特色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

深圳特区报记者 严俊伟
01-18 08:0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月17日下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地市专场记者会,广州、汕头、河源、梅州、中山、揭阳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围绕健全实施“百千万工程”体制机制,优化完善“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等内容回答记者提问。

广州:依托“经营城市”理念取得阶段性成果

广州市市长孙志洋表示,在“百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广州结合城市实际,把全市划分成了三个片区,即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产城融合发展标杆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每一个片区根据自身实际分类实行,取长补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广州“百千万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汕头:探索构建“百千万工程”多元化参与机制

作为全国著名侨乡,汕头如何充分借助侨乡优势,探索构建“百千万工程”多元化参与机制?汕头市市长陈涛表示,汕头积极探索构建“百千万工程”多元化参与机制,近年来广泛发动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潮商参与家乡各项事业,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河源:“有好水、也用好水”成河源鲜亮底色

河源市市长李勇平介绍,河源不仅有好水,也用好水。近年来河源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加快聚优成势,农夫山泉、华润怡宝、白象食品等头部企业先后落户水经济产业园。周边群众也实现致富增收、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富镇强县兴村的产业。

梅州:突出广东元素、客家特色

梅州市市长王晖表示,梅州深入实施“典型镇村、省际交界处、示范路段、黄槐四望嶂矿区、松口古镇等”五大重点区域建设攻坚行动,“点线面”结合精准发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此外,梅州参照典型镇村建设要求,突出广东元素、客家特色,一体推进农房风貌提升,推动省际交界处建设出新出彩。

中山:将深中通道带来的“泼天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我们持续推动文旅消费进乡村,打造多元业态,还举办了音乐节、艺术节、演唱会、体育赛事,将深中通道带来的‘泼天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中山市市长肖展欣介绍,中山将大力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做强镇域经济。同时坚持特色发展,规划建设了十大农业产业园,推动优势农业做大规模、做强品牌。

揭阳:激活“人、地、钱”三要素推动群众增收

揭阳市市长支光南表示,揭阳鼓励支持榕城区先行先试,围绕激活“人、地、钱”三大要素,推动集体经济增效和群众增收。在激活“人”方面,通过选优配强干部队伍、用好驻村帮扶力量等方式,有效破解人才不足问题。激活“地”方面,探索“土地入股”“社村合作”“村企共建”等模式,有效破解土地要素制约问题。激活“钱”方面,通过公共财政投入撬动等方式,有效破解资金缺乏问题。

编辑 秦天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严俊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