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联动开年擂鼓,人工智能产业乘风起

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01-12 22:5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宝安首次针对人工智能创新出台行动方案。

工作人员在大屏幕上拖动各种图标,就可以对正在运行的机器人进行编程,其运动轨迹同时显示在数字孪生实时可视化管控大屏上。近日,记者在位于宝安区航城街道的墨影科技测试场上看到这样的情景。

“过去,机器人的调试,需要通过机器人厂家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生产现场进行调试,但通过我们这个系统,普通工作人员经过培训,也可以轻松上手。”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系统被称为墨影天工移动协作系统,“这是基于对机器人行业的深度探索开发出来的产品。”墨影科技创始人杨一鸣介绍,目的是让机器人开发与应用落地更简单,这也是协同其他产业共筑人工智能行业生态的必要途径。

开年即吹响奋斗号角。新的一年,墨影科技加大研发力度,其生产的移动协作机器人,可在精密加工等场景中更好地代替人工作业。去年10月,深圳公布三个重点产业办公室,其中一个就是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这给杨一鸣更大的发展信心,“加强顶层设计,将对产业发展起到更好的带动作用。”他说。

宝安近期也成立了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选调年轻化、高知化的干部组成。“我们将通过产业办公室,建立三个朋友圈:企业家朋友圈、创投朋友圈、科学家朋友圈,坚持市区联动、前海协同,做好顶层设计,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办公室负责人杨海波博士告诉记者。

位于宝安区沙井金大智能公司工厂内,记者看到,机器轰鸣作响,半自动化的产线上,一个个儿童教育机器人、宠物生态机器人被组装出来。这是一家主打服务机器人的公司,用户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目前,该公司在研发更个性的伴侣机器人,能“读懂”人的表情,识别人的情绪,并做出回应。“服务机器人不断发展,终将走进千家万户,未来将更加场景化,实在解决用户的痛点。”金大智能董事长王茂林表示。

类似于墨影科技、金大智能,如今在宝安,人工智能在大量的场景中得到了具象化呈现。这也得益于宝安多年深耕该产业,公开数据显示:宝安目前聚集424家人工智能企业,其中规上企业就有267家。

良好的产业基础之上,顶层设计正进一步加强,以期更好地引导产业发展。在刚刚召开的宝安区七届四次党代会上,大会审议了《宝安区关于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集聚区的行动方案(2025-2026年)》,这是宝安首次针对人工智能创新出台方案。方案将结合宝安区机电一体化、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传感器、智能终端等产业发展基础,推动AI产业化和产业AI化,助力技术攻关,加快赋能“千行百业”,全力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应用创新集聚区。

深圳正加速推进,努力摘取这个全球瞩目的科技明珠。1月10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执法检查报告落实情况工作会议,为包括人工智能产业在内的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生态。力度如此之大,让产业界尤为高兴,“深圳是全球的创新高地之一,我相信上下齐心,奋力冲刺,深圳在人工智能也能走在前面。”王茂林表示。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叶志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