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要有“含金量”,也要有“含绿量”。
2024年,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从增“绿”降“碳”,全球数字能源先锋城市建设出新出彩,到全国首创“降碳贷”和碳资产证券化等碳金融产品;从守住“气质”,到提升水质,再到减废降噪……深圳逐“绿”前行,向“美”进发。今天的鹏城大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标配。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深圳生态文明建设何以交出亮眼答卷?制度,无疑是一个关键词。不断织密织牢制度之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能找到着力点和动力源。正因改革创新、制度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凝聚起长久稳定的力量,深圳涌动绿色发展之美。
改革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阔步前行的重要法宝。去年,深圳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体系、健全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等两项生态环境领域综合改革试点经验获全国推广。这是深圳在建设生态文明上,吃“改革饭”、打“创新牌”的生动缩影。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深圳要以更高标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同时,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抢抓“双碳”产业发展机遇,深度挖掘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巨大的产业机会,从绿水青山间捧出“金饭碗”,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
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深圳定能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 秦天 审读 刘彦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