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石化新材料 全球招商929亿元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周盼
01-06 23:0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面向全球 惠聚未来”高端石化新材料招商大会1月6日在惠州大亚湾开发区举行。共有94宗项目达成落地意向、计划投资总额929.02亿元,8宗项目进行现场签约。

此次大会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惠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以石化新材料“延链补链强链”为主线,面向全球招商推介,旨在吸引更多高端的石化新材料项目、资源、人才,共同做大做强做优石化新材料产业链,奋力打造全球石化产业高地。

延链补链强链 国际一流

据介绍,惠州已经成为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石化基地前列,去年产业集群总产值超过3900亿元,已建成2200万吨炼油、380万吨乙烯、250万吨芳烃、500万吨PTA年生产能力,分别占全省的25%、54%、50%、68%,炼化一体化规模居全国前列。随着中海壳牌三期、埃克森美孚二期项目建成投产,惠州乙烯产能将达700万吨,稳居全国第一、世界前三。

会上,惠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滨推介称,惠州正在全力推进美孚一期投产、二期转规,中海壳牌三期全面建设,惠州将每年生产超5000万吨化工产品,为发展高端石化新材料产业提供充足原料。“我们邀请中科院院士专家团队把脉问诊,明确将碳二、碳三、碳四、芳烃、电子化学品作为未来主攻方向。在延链端,我们将利用大量基本有机化学品、化工品,有效将产业链延伸至材料端和终端产品;在补链端,我们将下大力气解决产业链延伸的关键中间环节、‘卡脖子’技术;在强链端,我们将提升产业链技术先进性和产品竞争力,力争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一流水平。”

三大石化新材料园区 协同联动

近年来,惠州重点建设大亚湾石化区、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惠阳区新材料产业园三个专业级的化工园区,逐渐形成产业集聚、原料互供、优势互补、设施共享的联动发展格局。大亚湾石化区连续6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之首,先后获得国家第一批“绿色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五星级示范基地等称号,目前已落户项目114宗,总投资3252亿元,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先企业投资占比近90%。“头部现象”显著,“优等生俱乐部”已成为石化区的代名词。2019年才开始规划建设的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直线距离大亚湾石化区仅10公里,充分利用原料“隔墙供应”优势,实施“一园两区”联动发展,建设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目前已落户产业项目36宗,总投资476亿元。惠阳区新材料产业园积极协同周边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专、精、特、新”新材料专业园区。

惠州这三大化工园区与惠州市其他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协同联动,打破地域隔阂与产业壁垒,上下游紧密相连,南北方联动发展,一体构建完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预计到2027年,惠州石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近6000亿元,至2035年可达近10000亿元的目标,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石化产业高地和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

打造世界级基地 七大优势

王滨推介称,惠州打造具全球影响力的石化产业高地和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除如上所述专业的产业平台、坚实的产业基础外,还包括便捷的交通体系、丰富的清洁能源、广阔的消费市场、较强的科创能力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惠州现已建成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等一批专业研发平台,加快建设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以及惠州化工产业研发中试基地、埃克森美孚研发中心、中海壳牌研发中心等重大科创项目。全市拥有规上石化新材料企业近1000家,专业技术人才约3万人,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智力支撑。这些都显示惠州具备较强的科创能力。

营商环境也倍受赞誉。比如,总投资137亿美金的埃克森美孚项目从签订框架协议到全面动工仅一年半,展现了“惠州担当”;总投资479亿元的中海壳牌三期项目,从签订初步投资协议到部分装置开工建设,仅用时54天,充分体现项目建设的“惠州速度”,国家发改委领导称之为“中国速度”。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周盼)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