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受热捧,“95后”涌入市场,2025中国高净值人群投什么?| 资本视界

读特新闻记者 陈晓玲
01-03 10:42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2025中国金融市场投资者洞见白皮书发布

2025年1月3日,平安证券携手胡润研究院联合发布《平安证券·胡润2025中国金融市场投资者洞见白皮书》(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报告分析了中国高净值人群的构成、生活方式、财富状况及消费行为,不仅详细探讨了他们的财富管理目标、策略、投资行为和相关需求,还特别分析了“924”政策后高净值投资者的新趋势。旨在为新市场环境下投资者的行动策略和财富管理机构的业务发展提供参考。

报告指出,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底,A股市场投资者总户数已达3.65亿,其中个人投资者账户数高达3.64亿。随着权益市场热度的上升,高净值投资者开始追求资产配置的多元化,基金投资逐渐向被动化方向发展。新股民倾向于选择ETF(交易所交易基金)作为投资工具,资深股民则更偏好直接的股票交易。

ETF成热门投资选择

报告发现,高净值投资者的投资组合正在经历转变,体现在权益市场关注度的增加、资产配置的多元化以及基金投资趋向被动化。2024年,高净值投资者净转入证券账户的资金同比增长约30%,保证金也较前两年显著增长,这一趋势清晰地显示出他们对权益市场前景的积极预期。同时,高净值投资者的投资配置趋向多元化,股票在资产配置中的占比从2022年的78.5%下降至2024年的74%,而其他类型资产的占比则有所增加。ETF因其风险分散、管理费用低、透明度高和交易便捷等优势,逐渐成为高净值投资者的热门选择,其在资产配置中的占比由2022年的2.3%上升至2024年的4.2%。得益于政策支持,两融业务(融资融券)保持了稳定规模,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支持,并提升了市场定价效率。

新老投资者在投资选择上展现出不同的偏好,新股民偏好于选择ETF作为投资工具,资深股民则更倾向于直接进行股票交易。入市时间不超过3年的高净值投资者在保证金上的配置比例已突破10%,并且呈现出环比60%-70%的强劲增长势头,这反映出新股民对权益类市场的积极预期和日益增长的参与热情。相较于资深股民,新股民在ETF投资上的配置比例更高。与此同时,资深股民对股票类资产的兴趣更为浓厚,其配置比例一直保持在74%左右,高于新股民的70%。

资产规模超过3000万的超高净值投资者展现出更高的资金运用效率。资产规模超过3000万的超高净值投资者不仅提升了两融负债比重以增加投资杠杆,还更加积极地利用国债逆回购作为现金管理工具。在红利资产配置上,这些投资者的比例增加了7%,反映出他们对稳定股息收入的偏好。2024年,他们的平均收益率达到了22%,盈利比例高达80%。这些成绩不仅展示了超高净值投资者在多变市场中出色的财富管理和增值能力,也显示了他们在市场动态把握和资产配置效率方面的敏锐洞察力和执行力。

“924”政策后,“95后”投资者迅速涌入市场

30岁以下的股票投资者占比已上升到30%,相比“924”政策之前翻了一倍。这些年轻投资者对新兴科技和创新产业抱有极大热情,愿意承担更高风险以追求更高回报,推动了高风险偏好投资者(包括激进型和积极型)的占比上升至54%,增长了5个百分点。非一线城市的投资者占比增加至61%,相比之前提升了19%,这显示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正在向更广泛的地区扩散,吸引更多地区投资者参与。平均每户换手率增长了177%,而全账户收益率增幅超过10%的投资群体占比高达58%,反映出市场整体的交易活跃度和盈利能力均有显著提升。

从投资者需求的新趋势来看,智能化投资顾问的需求显著增长,量化产品的用户数量增加了73%,而签约投顾服务的人数也增长了20%。截至2024年11月中旬,全市场ETF总规模已达到3.6万亿元人民币,与2023年底相比增长超过75%,这反映出投资者对低成本、高效率投资工具的需求正在增加。

报告建议,财富管理机构应积极研发并推出委托式产品,依托专业的投资管理能力,为客户提供卓越的资产管理服务。同时,机构需不断提升在投资研究、风险管理、产品创新等方面的专业水平,整合产品和渠道优势,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这包括综合财富规划服务,如子女教育规划、养老规划、税务筹划等,从客户的人生周期出发,量身定制长期的财富管理策略。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陈晓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