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伴随着汽笛的长鸣,来自喀麦隆的LNG运输船“MARAN GAS SPETSES”完成卸货并顺利离泊,标志着国家管网集团深圳天然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LNG”)圆满完成了2024年度全部的液化天然气接卸任务。
2024年,深圳LNG以接卸537万吨液化天然气的年度总量,刷新了自2018年投产以来的历史纪录。其中,12月单月到港船舶18艘,刷新了全国LNG接收站单月接船纪录,勇夺“中国第一”;年度到港船舶128艘,全年船舶在港天数312天,位居华南地区首位。
深圳LNG为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积极做出管网贡献。537万吨液化天然气,气化后约为70亿立方米,可替代标煤932万吨,减少1024万吨二氧化碳、33.6万吨二氧化硫、508万吨粉尘及8.4万吨氮氧化物的排放,环境保护效益相当于种植3179万公顷、覆盖约30%的中国国土面积的阔叶林。
管网赋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深圳LNG成立于2008年9月,自2020年10月划转至国家管网集团以来,背靠全国一张网,加工量飞速增长,接船量从过去的每年十几艘,跨越式增长至每年超过70艘。深圳LNG的液化天然气接卸量于2023年突破500万吨大关,并于2024年再次实现增长,源源不断地为粤港澳大湾区奉献清洁能源。
面对窗口期紧张等多重挑战,深圳LNG积极发挥市场工作的能动性,主动开发新客户,并以最优质的服务态度,赢得客户的认可和行业的赞誉。在紧密的生产加工任务间隙,深圳LNG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底线,制定周密的计划,适时开展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在全公司的共同努力和紧密配合下,深圳LNG以“零事故”“零延误”“零投诉”的优异成绩,顺利完成了单月18船的艰巨任务。
政企合作,提升码头周转率
作为国家管网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能源保供项目,深圳LNG牢牢把握服务型公司的定位,抓创新,抢先机,守护管网能源动脉。面对气候多变带来的船舶窗口履行紧张等挑战,深圳LNG始终坚持政企联合,以党建共谋创新发展,与口岸单位统一战线,共同为能源产业保通保畅,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据悉,一艘LNG船舶的接卸需要至少28个工作步骤,耗时超过24小时,而单月接船18艘的工作量,需要约36天才可完成,对于设备设施、人员队伍来说都是极限的挑战。深圳LNG必须压缩所有能压缩的环节,最大限度地给现场操作、船舶卸货腾出时间,才能确保完成该艰巨任务。
深圳LNG地处南海,台风、强季风等季节天气对船舶作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为减少船舶在进出港过程中耽搁延误的情况,保障船舶既能够进得来,又能够卸得下、出得去,深圳LNG联合大亚湾海事局,共同推动建立了大鹏LNG走廊船舶联勤协调中心。从LNG船舶自装货港出发开始,深圳LNG就做好了接卸货的全面准备,让LNG船舶能够即到即靠,零延误开展作业。在船舶接卸高峰期,深圳LNG向深圳港引航站提出提前引航申请,将引航员登船时间提前2个小时,进而实现船舶进出港的“背靠背”无缝衔接,大幅提升了码头周转率。
功绩卓著耀星辰,理想高飞再启程。深圳LNG将继续坚定不移做能源安全新战略的践行者、推动者、引领者,坚决执行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的企业宗旨,贯彻落实市场化、平台化、科技数字化和管理创新“四大战略”,为清洁能源供应提供坚实保障,为绿色发展贡献力量提供澎拜动能。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