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认证”产品已在粤港澳商超上市,引导行业从“卷价格”向“拼质量”转变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粤市监
2024-12-30 22:1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2月30日,“湾区认证”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研讨会在广州召开,其由广东粤港澳大湾区认证促进中心组织。据悉,今年以来,“湾区认证”开发农食产品类“湾区认证”项目40项,为高品质农食产品发放“湾区认证”证书60张。一批高品质农食产品借助“湾区认证”走进连锁商超和餐饮店,不仅解决农食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还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认证促进中心组织粤港澳淡水鱼养殖技术专家、检测认证机构和有关企业,制定《淡水水产品湾区认证技术规范》《淡水鱼“顺德鱼生”湾区认证技术规范》等技术文件,对从淡水鱼养殖、储运到鱼生制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规范,帮助相关经营者按照技术规范实施技术改造,提升全过程质量管控能力,确保获得“湾区认证”的“顺德鱼生”不含肝吸虫,让消费者能够放心吃鱼生,且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获得“湾区认证”的某家豆芽生产企业,在种植生产豆芽过程中执行《农食产品湾区认证实施通则》《豆芽湾区认证实施规则》《豆芽湾区认证技术规范》系列湾区认证技术文件,产品质量符合粤港澳三地市场准入要求,不添加生长促进剂、无根剂等有害化学物质,不使用任何农药与化肥,该公司获得“湾区认证”后品牌识别度进一步提升,绿豆芽、黄豆芽产品同时供应大湾区多个商超,市场销售量增加1425吨,同比增长 25%。

在广东省纵向帮扶工作队的推动下,新丰县小正新绿源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的“迷你小冬瓜”实施“湾区认证”后,采用更加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实现品质提升,顺利进入某大型连锁商超,受到消费者热捧成为畅销产品,销售金额增长近百万元。广东指导生产经营者加强农食产品种养殖、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全链条各环节的质量管控,创新引入质量信息公示、高额承诺赔付、销售商首负责任等三项制度,压实从产品生产源头到销售终端“全链条”主体责任。

这些举措帮助“湾区认证”产品实现供需对接,引导行业从“卷价格”向“拼质量”转变,推动质量认证与美丽乡村建设、城乡消费升级、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发展深度融合。2023年12月19日,粤港澳三地共同公布“湾区认证”首批项目。截至目前,三地共同开发“湾区认证”项目56项,发放“湾区认证”证书106张,覆盖工业消费品、农食产品和服务业等领域。“湾区认证”产品已在粤港澳商超上市。

记者了解到,“湾区认证”是在市场监管总局和粤港澳三地政府有关部门指导下,由三地认证机构等经营主体,在工业消费品、农食产品和服务业等领域,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共通执行标准,以粤港澳认证联盟形式开展的高端品质认证活动。“湾区认证”制度共建、规则共通、工作共推,坚持粤港澳共商、共享、共治,有力推动内地和港澳地区检测认证规则对接和融合发展。

本次会议中,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粤港澳认证检测机构的技术专家、农食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代表等围绕“湾区认证”助推农食产品提品质、创品牌、促发展建言献策。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上官文复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粤市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