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泽做客读书月:​“咏而归”是理想的人生境界
读特记者 林洲璐 文/图
2017-11-25 21:30

25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做客第十八届深圳读书月读书论坛,围绕其新作《咏而归》,与深圳读者畅谈“与古人同行在春风里”的精神追求,并分享了他眼中的文章之道。

向往“咏而归”的古人之风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书名《咏而归》由此而来,这是《论语》中曾皙向孔子所言之志,也是李敬泽欣赏和向往的古人之风。

李敬泽说,在《论语》的其中一篇,孔子和几个弟子闲聊,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志向,其中一个弟子曾皙说,我的理想生活是暮春时节,换上春衫,约五六个朋友,带上六七个童子,一起到沂水沐浴,然后站在城里的舞雩台上,让春风吹干我的衣服,吹干我的身体,最后唱着歌,兴尽而归。孔子说,这也是我想过的理想生活。“行走在春风里,唱着歌回家,孔子说的不仅仅是理想的生活,也是理想的人生境界和精神气质,它是舒畅的,温和的,宽裕的,从容的。”

读经典学习古人的从容坦荡

李敬泽坦言,有时候他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一点都不‘咏而归’,一点都不‘春风里’,满脸焦虑,很难得到心里的从容,和古人有很大的差距。

李敬泽说,‘咏而归’是一个很好但很难达到的境界,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读经典读圣贤书就是学习古人的精神,学习他们的从容和坦荡。“我喜欢看春秋的书,看春秋人的故事,他们的强大、坚决以及对自己所信的内容之执着,让我感动。”“一个人要不忘初心,一个民族也要不忘初心。在我看来,我们这个民族精神的初心在春秋。”

李敬泽说, 在那个时候,人像少年一样,看什么都是新鲜的,敞亮的,对于自己想要什么有清晰而强烈的认知和坚持。“我们应该学学春秋的人,元气充沛、坦荡敞亮地行走在天地山河之间。”

“有了手机,我的阅读量比以前大了”

如何写好文章?在李敬泽看来,文章之道需要不断回到书写的本原去,元气充沛地、直截了当地接表达所见所想,有力准确明白地写出来,这就是好文章。“如果让我对好的语言给出一个标准,我认为是准确。好的语言应该像刀和箭一样,清新刚健,一句话就能说清楚,正如先秦的人一样,他们没有陈词滥调,书写是因为有事情要说。当然,我们回不到古人的境界,但可以心向往之,试着回溯过去。”

谈到电子阅读,李敬泽说,他对电子阅读没有偏见,重要的是我们读什么,不是我们通过什么媒介来读。“现在的生活本来就是碎片化的,虽然我是一个读书人,但是常常一天很难挤出整块的时间看书,只能依靠大量碎片化时间去阅读。我不仅通过手机看微信,还阅读了大量学术文章。可以说,有了手机,我的阅读量比以前大了,我是在Kindle上把《资治通鉴》看完的。“

【相关链接】

李敬泽,1964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曾获中华文学基金会冯牧文学奖优秀青年批评家奖、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文学评论家奖及散文家奖等奖项。著有各种理论批评温集和散文随笔集10余种。2014年出版评论集《致理想读者》,2017年出版《咏而归》《青鸟故事集》。

编辑 陈冬云

(作者:读特记者 林洲璐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