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种的番薯苗,没有农药的,你放心吃!”这些天,石龙镇兴龙社区的“友善农场”开始收菜啦!一大早,开姨、梅姨、玲姨等5位“友善家庭”楼顶花园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与社工一起采摘番薯苗叶,然后分批送到社区的独居长者家中,与他们分享丰收的喜悦。
志愿者与社工一起采摘番薯苗
推广绿色生活,打造“阳台农业”
石龙的兴龙社区 “友善农场”于2019年12月建成,是“城市里的阳台农业” 兴龙社区自然科普推广计划内容之一,“友善农场”是充分利用社区楼顶空间打造的阳台农业基地,完成改造后成了市民体验耕作、孩子们参与劳动的亲子乐园,也成为具有倡导居家种植理念、科普自然知识和农业生产知识的实用性农场。
“城市里的阳台农业” 兴龙社区自然科普推广计划结合“自然讲堂”“自然乐园”和“友善农场”三大活动,把农场分成10个区域,由社区招募家庭进行承包种植。
“自然乐园”是孩子们喜爱的项目
为了办好阳台农业,社区通过“自然讲堂”邀请专业农业人士,通过知识讲授和实操体验形式,推广教学阳台农业技术知识,带动社区居民科学合理开展阳台种植。
“自然乐园”是孩子们喜爱的项目,通过在社区农场及户外开展各类自然体验及科普活动,让青少年儿童认识自然,通过劳动亲身体验“粒粒皆辛苦”的含义,自觉做节约粮食的践行者、倡导者。
“自然乐园”是孩子们喜爱的项目
社区还把“友善农场”部分农作物收成作为支持社区服务的物资,让社区的独居长者、困难家庭也能共享幸福果实。
通过这三大活动,居民们学习种植知识,在专家的指导下顺应时节播种、施肥、翻地,其施肥肥料由居民家庭的茶叶、果皮等厨余沤成,整个种植过程达到绿色环保、无公害。
短短几个月,已收获了生菜、茄子、花生、番薯苗、豆角、辣椒、秋葵等各色蔬菜。每到收成时节,承包种植的家庭、志愿者一起来摘,一起送给街坊邻里。
共同打理农场,促进邻里和谐
目前,兴龙的“友善农场”已成立了由承包家庭的成员及社工共12人组成了“友善家庭”楼顶花园志愿服务队,他们经常交流种植心得,互相帮忙打理农作物,还一起清洁农场,收成时一起采摘蔬菜,在探访街坊时送上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
志愿者与社工一起采摘番薯苗
这支志愿队中年龄最大的开姨已经72岁,她见人就夸“友善农场”,更乐在其中。“自己种的菜绝对没有农药,既健康又环保,还为社区增加了一些绿色;种菜、送菜的时候可以和街坊邻里聊聊天,还可以跟小朋友说说种植蔬菜粮食的辛劳,这个活动太有意思了!”开姨说起“友善农场”总是滔滔不绝。
今年年初,受到疫情防控的影响,社工把“友善农场”搬到网上,在线开展居家亲子种植活动,邀请社区亲子家庭在家种植打卡。在疫情有所缓和、社区重新对外开放后,“自然讲堂”“自然乐园”和“友善农场”的活动有序恢复。据统计,从2019年项目启动至今,已举办近10场活动,167人次参加。
志愿者与社工一起采摘番薯苗
潜移默化助教育,节约习惯植心中
“友善农场”除了引领社区居民绿色健康生活外,对引导居民节约粮食也起到积极的潜移默化作用。
承包家庭成员学习种植与养护农作物。闲暇时,家长与孩子把知识用于实际,一起到“农场”翻土、施肥,特别受社区孩子的欢迎。经过辛勤劳动所得更让大家懂得珍惜粮食的意义,“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意识已植入他们心中。
目前,石龙镇内不少幼儿园也联系兴龙社区,希望让园里的小朋友也前来开展探索自然主题活动……以点带面,通过科普与亲身劳作相结合,大人和青少年儿童都深刻理解到粮食的来自不易。
广东的秋天,气温依然很高,参与收成的几位长者志愿者与社工在烈日下采摘番薯苗叶,没多久大家都已经汗流浃背,然而收成的快乐已能抵过所有的辛劳。
编辑 董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