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长 冬薯香|人文天地·南海潮

黎江毅
2024-12-18 07:53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副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拥抱生命的春天

冬薯是老家乡下很常见的粗粮作物,对于从没有见过冬薯的人来说,会觉得它的名字很奇怪。事实上,冬薯虽然名字带“薯”字,但其实和我们常见的红薯一点儿也不像,反而长得像竹笋。

冬薯不仅是美味的食材,还是乡土的情感与记忆,我与冬薯的缘分,要从儿时的故乡说起。

立春刚过,农村的年味尚未完全散去,家家户户便忙着准备种植冬薯。冬薯是一年生农作物,越早种植产量相对会高一些。播种前要垄地,将田地起垄是为了让土质更加疏松和透气,便于冬薯的地下块茎快速成型。垄地是个体力活,每天太阳还没升起来的时候,村里的男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先将田间杂草清除,深翻地块耸起约一两公分,形成一行行垄地。要想冬薯丰收,还得选择大小适中的种薯,种薯太大的话,种出来的粗纤维较多,不利于食用消化。

四季更替,转眼到了初冬。故乡虽然不像北方的那种寒冷,但也已经有阵阵凉意。站在田埂上,可以远眺一片片绿油油的薯藤,顺着薯藤往下,深藏地下的冬薯悄然已经穿越春夏秋冬,终于到了成才的季节。挖冬薯是农村的重要日子,村里的妇人们成群结队来到田野,专门挑选那些肥硕的薯藤,挖出垄地里面的冬薯。新鲜出土的冬薯,它的外形像竹笋,一头尖尖、一头略粗,像个纺锤。剥开一层层的沾满泥土外壳,冬薯通体呈现白色,全身包裹着一层透明的膜,里面一节一节的样子就像蚕宝宝,白白胖胖。冬薯很娇嫩,挖的时候要特别的小心翼翼,一不留神就会折断,所以挖冬薯也是个技术活。

冬薯的吃法最简单,也最能体现食物的原汁原味。杀年猪的时候,熬好一大锅猪骨汤,将新鲜的冬薯洗净剁成块放在锅中煮沸,稍等片刻,就可以喝到清甜鲜美的汤。在天干物燥的秋冬季节,喝上这样一大碗冬薯汤,有利于身体清肺、败火。冬薯虽然是粗粮,但能吃上冬薯已经是童年大饱口福的一件事了。

冬薯不仅可以作为主食,还可以用来制作多种美味的小吃。冬薯渣多、纤维多,淀粉含量特别高,经过反复捶打、过滤、沉淀、晒干之后,就能得到雪白的冬薯粉。冬薯粉在农村很受欢迎,小时候,如果家里小孩子拉肚子,可以将冬薯粉倒入开水搅拌均匀,然后再打入鸡蛋、蜜糖等搅拌直至凝固成羹,吃下后半小时便有效果。

后来,我离开了故乡,到了城市工作。每逢冬季,偶尔遇到有卖冬薯粉的小摊,顿时倍感亲切。那熟悉的香气和味道,总会让我想起故乡的亲朋好友、家里的温暖灶台、还有那甘甜可口的冬薯。如今的我已经明白,冬薯之所以被称为“冬”薯,不仅仅是因为它在冬季成熟,更是因为它蕴含着一种坚韧不拔、不畏严寒的精神。一茬冬薯一茬人生,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像冬薯一样坚韧不拔、迎难而上,拥抱生命的春天。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作者:黎江毅)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