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电影《异乡来客》全国路演深圳站活动在深圳万象电影中心举办。
导演大飞、制片人白小白参与映后互动。深圳市大鹏新区影视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理事长杨晓青担任现场主持。《异乡来客》由梅峰担任监制,大飞编剧与执导,深圳市大鹏新区影视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理事白小白担任制片人,洛桑群培、张籽沐、刘陆等共同主演。
此前,《异乡来客》获得多个电影节展认可,包括入围第3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竞赛单元,获得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REELFOCUS真实影像计划”最佳故事长片奖等十余项大奖。作为一部“广东制造”“粤产电影”,该片获得了广东省文化强省建设省级专项资金宣发扶持,还入选了“保利影业艺术电影扶持计划”。
电影讲述因丧子之痛而封闭内心的老贾(洛桑群培饰)带着仇恨在北方小城隐居,一边靠画棺为生,一边等待凶手出狱。他遇到了少女小七(张籽沐饰)和她的母亲(刘陆饰),她们为躲避高利贷迁居此地,成为老贾的邻居。小七的天真与活力打破了老贾死寂般的生活,而老贾的沉默与稳重也渐渐给了小七依靠。在彼此的陪伴中,他们的生命轨迹悄然改变,找到了不一样的生命出口。
映后走心分享:温暖故事打动人心
《异乡来客》细腻讲述两代人之间互相治愈的故事,打动了现场许多观众。
在映后交流环节,一名孩子正值青春期的母亲走心感慨:“看电影的时候哭了四次,我的孩子和电影中的小七很相似。”一名观众动情地表示:“感谢这部电影,让我们在短视频时代仍然可以看到这样的内容,有一种工匠精神。”还有观众对大飞导演表示“将来有机会争取出续集”,现场直言感谢,还进行了“催更”,引来一阵掌声欢呼。
不仅如此,《异乡来客》还融合了“套路贷”“校园霸凌”“亲子关系”“老年危机”多重社会话题,而对这些“热点”,导演、编辑大飞又选择了“浅尝则止”。大飞说:“ 我的目标是通过这些议题,营造一种真实的生活质感,同时以情感为纽带,让观众关注到这些问题对个体生活和命运的深远影响。对我来说,电影的核心始终是角色的成长与关系的变化。这些社会议题只是背景,它们为故事增加了复杂性和真实感,却不应盖过人物本身的情感主线。我更希望观众通过这些议题,看见老贾、小七母女的处境,以及他们在困境中的挣扎与选择。”
聊细节:想把传统文化与剧情有机结合
“霜降”等节气贯穿全片,也引发了不少观众的好奇,对于这一设计,导演大飞表示:“我成长的过程中对节气的印象很深,上一代人对节气非常敏感,他们可能忘记了春夏秋冬,但对节气记得非常清楚。我认为节气非常重要,可以强化电影里时间的概念。很多节气伴随一些节日。例如寒衣节,会祭奠逝去的人;例如冬至,要吃饺子。这些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我想把这些文化和剧情有机结合起来。”
对于角色鲜为人知的画棺人职业,大飞导演谈到了他的家乡山西的丧葬习俗,他认为,这也与中国传统的殡葬文化有关。
电影在大飞老家山西兰考县取景,大飞表示选择山西作为拍摄地,有一定的个人情感因素。“这里是我的家乡,我对这里的土地和人有天然的熟悉与热爱。但更重要的是,山西的自然与人文特质,与《异乡来客》的叙事风格高度契合。影片的影像风格旨在传递一种肃穆和克制的情感氛围,而山西的冬季景色,那种苍茫荒凉的地貌,天然地带有一种冷峻感,非常适合塑造主人公孤独、压抑的心理状态。此外,山西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影片中的传统意象也十分契合。老贾的画棺工作、棺材铺的存在,以及片中对生死和传统观念的探讨,都可以从这片土地的文化背景中找到呼应。因此,在选择山西作为拍摄地时,我不仅考虑了情感连接,更希望通过这样的风格化叙事,让影片的情感和视觉表达更加贴合主题。”
聊初衷:怀念邻里互助互爱,呼吁善意和温暖
预告片中小七的一句台词“这个小城挺美的,但我们都是客人”令人印象深刻。
谈及影片制作初衷,制片人白小白分享,影片中老贾和小七是邻居,俩人互相帮助是小城邻里情感的体现,“远亲不如近邻。我和大飞导演都是从小城市来到大城市发展。我们到大城市后发现,可能住了很久,都不知道邻居是谁,很怀念以前邻里乡亲、互助友爱的情感。”她同时表示,“电影在寒冬之际上映,希望大家可以多释放一些善意,让更多人得到温暖,拥有更多力量,和电影slogan一样,带上爱,再出发。”
大飞则表示,片中老贾、小七和她母亲的故事是非常典型的小人物叙事。他们的遭遇和选择虽渺小但也蕴含着关于人性、救赎和成长的普遍命题。我相信,这些来自小人物的情感表达,能更直抵观众内心。大飞分享说,对小人物的聚焦是他的一种创作习惯。“因为我始终认为,小人物的故事更能折射出复杂的社会现实与人性深处的光影。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视角,让观众感受到——那些看似平淡的生活也蕴藏着不容忽视的情感价值。”
《异乡来客》将于12月20日正式上映。电影由深圳市月球影业有限公司出品并制作,兆罡影视传媒(深圳)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编辑 秦天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