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有水的地方,溯源东江水源工程,2024年“市民看东江”暨行走的地理课堂活动正式启动

读特新闻记者 夏宛莹
2024-12-17 10:37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为使青少年了解东江水源工程,推动社会各界提升珍惜水、爱护水的意识,以“饮水思源,节水有我”为主题的2024年“市民看东江”暨行走的地理课堂活动在东江水源工程东江取水口水利风景区(水情教育基地)正式启动。

为使青少年了解东江水源工程,推动社会各界提升珍惜水、爱护水的意识,以“饮水思源,节水有我”为主题的2024年“市民看东江”暨行走的地理课堂活动在东江水源工程东江取水口水利风景区(水情教育基地)正式启动。

来自深圳市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文理学校的学生走出传统的教室,走进水务大课堂,实地参观了东江取水口水利风景区(水情教育基地)、东江泵站、永湖泵站、松子坑水库,以“研”为核心、“学”为目的、“行”为实践,让学生们在探源中增长水知识,在实践中保护水资源,在行走中传承水文化。

启程

与“生命线工程”的约定

清晨,师生们满怀期待地坐上了开往“生命线工程”——东江水源工程的大巴,沿着“饮水思源”路线,一颗颗“小水滴”们欢欣雀跃地涌向东江取水口,一同踏上探索水资源奥秘的旅程。

带队人员为大家细心讲解了本次活动的行程安排,强调安全须知,并分发了“研学任务卡”,以水利知识互动问答的形式,激发了学生们探索水源知识的热情。


探秘

生命之水来之不易

在东江水源工程水情教育基地展示馆,一场关于水的科普课程正式开讲。随着带队人员细致深入的讲解,同学们不仅震惊于深圳曾经缺水的历史,也感叹于东江水源工程建设历程的艰苦卓绝。这条“生命线工程”东起惠州市水口街道廉福地东江左岸和马安镇老二山西枝江左岸,西至深圳市宝安区,于1996年11月30日开工建设,经上万名水务工人5年艰苦奋战,克服重重困难,在2001年12月28日建成通水,干线全长106公里,以“长藤结瓜”的形式横跨深惠两地,使深圳成功破解了水资源瓶颈,让老百姓过上了用水无忧的幸福生活。

自建成通水至今,工程已累计为深圳供水超110亿立方米,为保障深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厅内,学生们全神贯注地观看东江水源工程宣传片,沉浸在一张张工程建设期的老照片中,感叹着工程施工条件的艰苦与工程建设者们的艰辛,更为水务人二十多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与奉献所感动。

在4号展厅内,科普实验道具整齐陈列,在带队人员一步步地讲解和指引下,同学们亲手组装污水过滤净水器,浑浊的泥水通过自制净水器的4级过滤又回归清澈。同学们还了解了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通过指示剂的滴定比对,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5种液体的pH值。

在东江取水口,带队人员为同学们介绍了东江发源地、东江流域概况、沿线工程设置及取水口设施等内容,并结合拦沙坎模型的现场操作演示,细致讲解了其工作原理。

行走在东江取水口水利风景区(水情教育基地),处处是课堂。道路两边的工程围网上设置有水利工程介绍、节水宣传等展板,带队人员向同学们分享了生活中的节水小妙招,倡议大家将节水意识融入日常生活,鼓励同学们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积极践行节水行动。

来到东江泵站检修间,仿佛进入了机械世界。在这里,每一台设备都承载着确保供水安全稳定的重任。映入眼帘的显示屏上跳动着各项工程数据,实时监测着供水系统运行工况。讲解员介绍了东江泵站的运行情况、设施设备工作原理及规范化管理相关制度。每一个细节,都展现着水务人的严谨与精益求精。

在永湖泵站,带队人员带领大家参观了中控室、厂房、爬山管、高位水池等,了解了泵站加压抬升的工作原理,亲身体验了水务工作者每天巡线检修工作的艰辛。

研学的最后一站,小“水滴”们汇入松子坑水库。带队人员带领大家步行参观水库大坝并为大家讲解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的管理情况,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了水库的功能与重要性,还为大家现场演示了应急救援机器人是如何开展救援行动的。

编辑 高原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万晖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夏宛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