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第二十三届广东种业博览会东莞分会场暨2024年东莞市航天良种展示会在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万江基地)开幕。本次展示会由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东莞市农业农村局指导,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为本次展示会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的当下,种子作为农业生产的“芯片”,其重要性愈发凸显。2024年,正值种业振兴行动由“三年打基础”转向“五年见成效”的关键节点,为贯彻落实种业振兴行动的相关要求,东莞市积极行动,通过举办此次展示会,加快优良品种推广步伐,优化蔬菜品种结构,丰富市民“菜篮子”,为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力,助推东莞“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和乡村全面振兴。
航天育种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发种子基因变异,种子返回地面后再选择可遗传的优良变异用于培育优质高产多抗的新品种,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强抗逆性和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展示会以“航天科技引领,赋能种业振兴”为主题,共引进165个特色品种,其中包括91个航天品种和74个常规品种。
活动现场,省市专家对91个航天品种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评比,根据品种坐果性、外观、品质、抗病性及抗逆性等多个方面的表现,评选出12个专家推荐品种,包括羊角脆、太空小冬瓜、航瓜绿健、太空香炉南瓜、太空蛇瓜、鹤首A等瓜类品种,太空蛋茄、太空五彩椒、航椒S101、航椒S505、航椒602等茄果类品种以及航育紫油等叶菜类品种。
展示会总面积约25亩,设置露地展示区、大棚瓜类展示区和稻田画展示区三个各具特色的展示区。
露地展示区面积约10.5亩,种植蔬菜品种127个,采用水稻蔬菜轮作技术改良土壤、种植趋避植物减少虫害、地膜覆盖配套喷灌技术节水环保,展示了绿色高效的种植模式。这里既有营养丰富的维C之王辣椒,也有“叶牡丹”之称的羽衣甘蓝,100多个蔬菜品种目不暇接。同时这里还设置了“校园农场”和“家庭菜园”种植示范区,按照学校农业科普教育发展和乡村绿美小园的不同建设需求提供蔬菜种植参考。
大棚瓜类展示区面积约4亩,种植瓜类品种37个,全部采用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甜瓜、苦瓜、丝瓜、南瓜等各式瓜类品种琳琅满目,瓜类不仅采摘时间较长,而且颜色丰富、种类多样、造型独特,非常适合东莞农业休闲观光采摘的推广应用。这里还配套展示了“茄子树”、盆栽蔬果等,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吸引了众多市民拍照打卡。
稻田画展示区面积约10.5亩,集中展示由航天水稻品种华航香银针及紫色、黄色、白色等多种颜色水稻种植的稻田画。画面生动展现了宇航员、航天器、发芽的种子及“航天育种”四个大字组成,象征着我国农业科研工作者在航天育种领域的探索和努力。
近年东莞市农科中心大力推进农业科普服务,建设“东莞市农业科普展示温室”,先后与23家中小学、教育机构达成合作,开展参观研学、“校园农场”、科普讲座等服务,农业科普工作得到上级单位充分肯定,成功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活动现场,与会领导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揭牌。
本次活动还举行了“2024年东莞市粮食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颁奖仪式。洪梅镇的东莞市晴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企石镇的广东智谷联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获得一等奖。高埗镇李成球、沙田镇梁树有、麻涌镇的东莞市创艺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东城街道的周屋股份经济联合社获得二等奖。塘厦镇的东莞市顺成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望牛墩镇的东莞市望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堂镇任立平、石排镇的广东雅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寮步镇的东莞市寮步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石碣镇的东莞市丰硕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三等奖。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徐松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