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
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通过网络平台点餐
已成为不少人的生活方式之一
与此同时
消费者只能通过图片等商家介绍
来了解和购买商品
若遇到实物与商家描述不符的情形
消费者该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
今天普法君要与大家分享的故事
便与此相关
“民以食为天”
办公室里
小林和阿文正在探讨
午餐吃什么
两人刷某外卖平台时
被一家店展示的食物图片吸引
于是,他们决定试一试
但拿到外卖时
他们发现
实物与图片完全是两码事!
没想到
点外卖竟然也能“翻车”?
外卖商家标注了:
“图片仅供参考,请以实物为准”
点外卖碰到“精修图”
收到的实物严重货不对板
难道只能接受吗?
事实并非如此!
“仅供参考”
并不能成为万能的免责理由
外卖店家的参考图片
不仅与阿文收到的菜品严重不符
同时也没有提供配料表
让消费者产生误解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相关规定
外卖店家的行为涉嫌构成欺诈!
普法君提醒
外卖与商家描述严重不符,商家夸大产品质量、以次充好,或者出现其他与商家承诺不符的情形,均可能涉嫌欺诈行为。
作为消费者,如果在消费过程中发现商家的欺诈行为,要及时保留证据与消费记录,与商家、平台协商处理。如果协商无果,可以拨打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1231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进行投诉。对于情节恶劣的欺诈行为,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作为经营者,应当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展示商品的信息,要以诚信为本。只有收获消费者的信任,才能实现自身长远发展。共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需要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共同努力!
编辑 詹珊珊 审读 柳春晓 二审 邹远先 三审 洪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