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云集探讨新理论新技术,勾画国家三深发展战略蓝图

2024-12-02 16:1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中国工程院将继续加大“三深”领域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共同推动深地深空深海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为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11月30日至12月2日,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深地深海深空物质资源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学部主办,深圳大学、广东院士联合会、深圳中国工程院院士活动基地等单位共同承办。45位中国两院院士以及1000余位来自全国深地深海深空物质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4.3万人次线上参会,共同探讨深地深海深空物质资源勘探开发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与应用。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致辞(中国工程院二局局长王振海宣读),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作会议筹备情况介绍,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邝兵,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刘峰,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分别致辞;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主持开幕式。

李晓红在致辞中指出,深地、深海、深空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和资源宝库,也是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的前沿阵地。当前,面向“三深”前沿战略领域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本次研讨会恰逢其时、意义重大,为推进国家科技战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也为我国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在国家和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工程院在“三深”领域已经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彰显了国家在“三深”战略领域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实力。中国工程院将继续加大“三深”领域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共同推动深地深空深海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为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邝兵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深圳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在深地深海深空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明确将“深地深海”“低空与空天”作为“20+8”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方向,建立了近70个国家、省、市级创新载体,集聚了一批拥有深地深海领域核心技术的龙头骨干企业,规划建设深圳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等重大平台,深地深海技术研发正加快推选,产业链上下游正加速形成。他希望各位专家、企业家为深圳的深地深海、空天经济发展多提宝贵建议,与深圳开展各领域的创新合作,为“双区”建设贡献力量。

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在致辞中表示,深地、深海、深空所蕴含的物质资源犹如一座座亟待发掘的宝藏,承载着拓展人类生存空间、推动科技跨越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腾飞的重大使命。深圳大学始终扎根于深圳这片创新的热土,秉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使命担当,在多个学科领域积极探索、砥砺前行。作为大会主办方,深圳大学期待能够汇聚各方智慧,共同为人类探索和利用深地深海深空珍贵资源贡献力量。

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刘峰在致辞中表示,我国在煤炭开采、利用和转化方面已经形成一大批世界一流的技术创新成果,一些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未来,深地资源开发将向更深、更难、更复杂的方向发展,需要拓宽视野,加强煤炭与深海、深空等领域的交叉融合。

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涵盖了开幕式、谢和平团队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深部岩石原位保真取芯与保真测试分析系统”发布会,以及5个大会主旨报告、3个领域论坛以及3个圆桌对话。其中,王成善、周守为、杨孟飞、李华军、孙金声等5位两院院士作主旨报告;李根生、康红普、孙友宏、李夕兵、夏开文、张吉雄、李全生等7位专家学者作深地领域特邀报告;欧进萍、张偲、林间、宋永臣、宋考平、李中等6位专家学者作深海领域特邀报告;丁烈云、刘建忠、丁希仑、赖小明、蒋明镜、张天柱等6位专家学者作深空领域特邀报告,深入探讨深地、深海、深空物质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未来发展战略。在深地、深海和深空领域圆桌对话环节,与会院士与专家学者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共同探讨深地深海深空物质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方面的关键基础理论和技术,并凝练了相应的前沿观点与战略咨询选题建议。

(图片由深大提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