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货柜车中查获的19.9吨“洋垃圾” 惠珍珍 摄
“穿着”正规货物的包装外衣,实际却是塑料洋垃圾。本以为伪装的“偷渡”计划天衣无缝,未曾想刚到深圳口岸便被查获。
6月1日,深圳海关、深圳检验检疫局联合发布消息称,双方合作在深圳市盐田港口岸查获一宗进口伪报固体废弃物案件,涉案垃圾总量约19.9吨,装满一个集装箱。
近日,某企业从大鹏海关申报进口品名为“其他初级形状的再生聚丙烯颗粒”货物一批。这张看似正常的报关单,引起海关风险部门的怀疑。货物起运国为比利时,备注为“赠送试模用品”。海关判断,可能存在不法分子故意伪报货物进口。这时,深圳市盐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也对这批货发来了线索提醒。深圳海关风险部门综合判断后,下达了布控指令,并邀约深圳检验检疫部门对货物进行联合查验。
海关人员在核查“洋垃圾”数量 惠珍珍 摄
5月13日,深圳海关、检疫局双方查验员实地验核货物,打开柜门后,发现外包装确实像正规进口塑料颗粒包装。但打开后发现,内藏货物却是由多种颜色组成的片状及颗粒状塑料混合组成,且呈破碎后的不规则形状,不像是聚丙烯颗粒。关检双方查验员怀疑所查的货柜不是正规进口的有机化合物,而是固体废弃物。盐田检验检疫局快速检测后初步认定,实际货物为废塑料。海关随即将查验作业升级为彻底查验。彻查完成后,发现货柜内所有货物均与开柜时所见的货物一致,整个集装箱货柜全部都是“洋垃圾”。
海关人员在查验废弃塑料 惠珍珍 摄
深圳市盐田检验检疫局负责人介绍,废塑料在生产利用中极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和废渣,因此被列入限制进口目录;企业只有获得国家环保部颁发的进口许可证才能进口。但常有不法分子,将国外未经环保无害化处理的垃圾以伪报、夹藏等手法偷运进中国,再加工成翻新衣物、一次性茶杯和塑料饭盒等,给人们带来健康隐患。
目前,大鹏海关已将该案移送该关缉私分局立案侦查。缉私部门处理完毕后,涉案货物将被转运到专业公司进行无害化销毁处理。
编辑 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