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构建食用农产品全流程检测体系

宝安日报
2017-11-23 16:50
摘要

2017年11月16日,深圳市食品安全工作推进现场会在宝安召开。会上,90多名市食品安全相关工作人员来学习调研宝安区“一街道一快检车一快检室”建设工程。

2017年11月16日,深圳市食品安全工作推进现场会在宝安召开。会上,90多名市食品安全相关工作人员来学习调研宝安区“一街道一快检车一快检室”建设工程。宝安区作为食品消费大区、食品经营大区、外源食品输入大区,在全市率先提出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并通过构建农贸市场、大型商超150个快检点、投入“一街道一快检车”的10辆流动快检车、第三方检测机构与专项执法抽检行动及风险监测等方式构建了宝安区食用农产品全流程、全方位的检测体系,实现了食用农产品4.5批次/千人的抽检量。目前,宝安区的食用农产品的抽检覆盖率已经与香港水平实现同质量、同标准。

食品监管部门开展例行检查。

“1+10+150+N” 实现全区10街道食品监管全覆盖

据悉,宝安区每天消费肉类800吨、大米1500吨、蔬菜水果2500吨,消费的食品和农产品90%以上来自市外,食品消费量大、外源性食品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艰巨繁重。为此宝安区构建了“1+10+150+N”食用农产品全流程检测体系。

“1”是指宝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内建设的一个区级食品快检实验室(食品检测平台)。作为全区食品检测工作的“指挥部”和“总基地”,区级实验室实现了对21个食品种类和30项检验项目的快速检测和食用农产品安全数据报表的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和食品安全预警提供依据,从而大幅度提升我区的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10”是指宝安辖区内10个街道各配备了一辆流动性的食品快检车和即将建成的10个街道食品快检实验室。快检车的运营实现了流动快检工作的全覆盖,对问题食品及时发现、立即销毁,严防问题食品流入餐桌。快检车的灵活性操作,对社区、城中村、工业区周边小型肉菜店进行快速检测,加大了非主渠道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并为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提供了技术支撑。投入运营以来,6月30日至10月30日,10辆快检车完成了17174批次快检任务,食品快检量同比增长了12.8倍,快检合格率为98.6%,共筛查出了233批次、1258公斤问题食品,已全部当场销毁。在检测水产品和禽畜肉类时,往往需要使用挥发性试剂,必须在实验室通风橱下操作,为此,位于航城街道的食品快检室已于10月建成投入使用,率先为全市“一街道一快检车一快检室”的建设工作提供了样本。10月9日至11月13日,航城街道食品快检室共抽检食品及食用农产品870批次,合格率达99%。

“150”是指宝安区已建立150个农贸市场、商超、配送公司固定场所的快筛点,以政府补贴,企业担责的形式稳定开展快速检测工作。截至10月30日,150个农贸市场、商超已经完成抽检40万批次以上。此外,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N个第三方检测机构服务对各类食用农产品经营场所、经营主体开展例行检测、风险监测、执法检测、快检抽检的工作。由此,宝安形成了以固定场所快筛点为基础依托,快筛抽检与执法抽检相结合、固定快筛抽检与流动快筛抽检相结合、日常抽检与专项抽检相结合、主渠道抽检和非主渠道抽检相结合、自主开展检测与委托第三方检测相结合、企业自检与政府监督抽检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维度、全覆盖的“1+10+150+N”食用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



快检员在快检车上对商超的蔬菜肉类进行检测。

建档溯源 从田园到餐桌保障农产品安全

除了完善推动食用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制度落实,宝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立了食用农产品经营者档案制度,即以入场经营者信息表为基础,审查入场经营者的经营资质,如实登记经营者信息,建立检测体系的基础信息库,做到底数清、家底明。建立起食用农产品经营者档案库后,宝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150个农贸市场、商超快检点的检测人员开展培训,制定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操作规范和快速检测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对市场内外的食用农产品全面开展抽检工作。要求固定场所检测室按检测室A、B、C分类要求的检测量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操作规范随机抽样,同时建立了一个网络远程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即时报送。各流动快检车和国检、省检、市检的数据将在监管平台上实现统一接收、统计分析,为决策和食品安全预警提供依据。

依托检测体系,宝安开展了从田园到餐桌溯源监测工作。在市场开办方及时查验、留存入场经营者的社会信用代码或者身份证复印件,并对入场经营者的食用农产品产地或者来源证明、合格证明进行查验。入场者无法提供的,市场开办方当即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保证进入市场的食用农产品安全可靠。

此外,宝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督促市场开办者对入场经营者的索证索票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入场经营者切实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倒逼经营者落实索票索证,对销售者的经营环境、条件及其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要求市场开办方与入场经营者签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书或者承诺书,落实企业监管的主体责任。

先检测后公示 联合多部门严查违法行为

依托“1+10+150+N”食用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宝安要求市场开办方在市场醒目位置及时公布食用农产品抽样检验结果、食品安全管理员信息、不合格食用农产品处理情况、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制度、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以及其他应当公示的食用农产品信息,在《宝安日报》公示当月的快检车抽检结果和食品安全风险提示,让更多的市民了解辖区内食品安全信息。

在维护食用农产品安全的过程中,也会出现私宰肉、售卖活禽、不规范经营等违法行为。据了解,深圳本市肉联厂市场占有率较高,但仍有部分外来肉品在市场销售,隐形安全风险仍然存在,对此宝安增配135名食品安全协管员,加入宝安智慧网格化监管平台,如食品安全协管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私宰肉、售卖活禽、可疑食品生产窝点等行为,将及时通过管控通移动终端上报各部门,由公安、市监、城管等部门联合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从源头上抑制私宰肉、不安全的食品流入市场。

食品安全是事关百姓的最大民生,关系千家万户,工作千头万绪,宝安做了一些探索和努力,但与党和政府以及老百姓的要求还有距离。接下来,宝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以构建检测体系为核心和主轴,加大对农贸市场、商超的抽检和处理力度,加强食用农产品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强力推进各项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落实,为深圳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履行宝安责任,做出宝安担当,全力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编辑 曹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