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群英榜丨孟旭:深圳警体全能“总教头”,十余年专注警务实战技能

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2024-11-27 19:0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十余年专注警务实战技能

探测仪器显示无主手提包内有深色异物,警犬趴卧发出吠叫示警......孟旭谨慎地拉开手提包拉链,一捆电线赫然出现,还有一件胡乱裹成一团、处处脏污的衣物。此时,孟旭的防爆头盔布满了闷热的雾气,汗水已湿透了衣服。地铁里的人群早已疏散,搭档的队友也保持在15米外的安全距离处。危险近在咫尺,他努力调整呼吸,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继续耐心拆解眼前这个疑似爆炸物的手提包,幸好结果证明是一场“乌龙”。

这是孟旭从警生涯的第一次排爆经历,就让他真正体验了一把反恐警种的惊险和不易,稍有不慎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孟旭是深圳市公安局轨道交通分局四级高级警长,其实他不是排爆队科班出身,而是来自消防特勤救援队。这些年因警务实战业务能力突出,他先后担任过深圳市公安局第二届警察运动会警体五项裁判、2007年省港澳PPC射击技能比赛裁判、2009年深圳市公安局“局长杯”手枪射击技能比武裁判、2018年深圳市公安局警体三项比赛射击裁判,并多次获得深圳市公安局十佳优秀兼职教官、优秀教官、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嘉奖等荣誉,被业内称为深圳警体全能“总教头”。

从单项折冠到警体全能

“说不害怕那是假的,真心敬佩排爆队的队友,这种心理压力一般人承受不来。”孟旭感慨地说,思绪回到了第一次排爆的种种细节。“我小心翼翼地扒开提包的里层,电线末端出现一根黑色圆筒状硬物,表面光滑,继续深探发现竟是一个吹风机。”孟旭脑子里瞬间闪过“黑人问号脸”的画面,再次反复检测确认包内没有危爆物品时,他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卸下头盔,汗如雨下。

待孟旭将物品放置待检箱准备移交时,失主找到了。原来警犬在嗅探时发出警示提醒,是因为包内衣物确有残留的火药味,那是失主在老家过春节放鞭炮,口袋里不小心粘留了细微的火药。失主春节返深刚进地铁顿觉肚子痛,情急之下扔下手提包就钻进了厕所,一蹲就是半小时,所以才闹出了这样的乌龙。

“我对各种警务技能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学得又多又杂。” 孟旭在调来轨道交通分局之前,本身就有化学危险品、警务技术战术的业务基础,他说知识储备和技能练习之间,自然有了很多相通的方法。极强的学习能力也让从未参加过排爆、警犬训练、涉水救援等工作的孟旭,能够巧妙地移植和结合相关警务知识和技能,再结合具体的专业要求进行精准的实践和提升。聊起如何从单项折冠发展为警体全能时,孟旭忙摇头谦笑,表示自己只是葆有一颗好奇心。

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求真

担任警务战术教官已有十余年的时光,孟旭的心中始终澎湃着当初的那份热爱和好奇心。每次他被安排授课后,如果看到同期还有拆弹、排爆、训犬等科目课程,就会利用所有休息的时间去旁听和操练。“我就喜欢琢磨炸弹怎么拆,犬要怎么训练、皮划挺为什么会翻......”孟旭说,如果仅仅听课还是太浅,他还会寻找一切机会实践练习。

“我从养狗开始,有机会再拆个弹,一步步来。”孟旭为了学习训犬开始养狗,一养就是四条,分别是拉布拉多、史宾格、边牧和马犬,编排成了一个“迷你”犬队的配置。作为门外汉,单是和犬只的磨合过程,他就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后探索训犬技能,包括扑咬、嗅探、追踪、巡逻......警犬功能基本全覆盖。

“狗队友们时常是让坐不坐,让蹲不蹲。”遇到不懂的地方,孟旭就看书、上网课、到警犬基地实习,从有样学样到像模像样,经历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实操过程,因此闹出过许多笑话。“让狗队友做跨立训练时,我因踩到了狗爪被狗怒踹,被抓破的裤子也是一条接着一条。”孟旭笑说自己是一边苦恼,一边乐在其中。

从卷自己到卷队伍

“我对未知新事物的学习和探索欲,可能是性格使然,天生就喜欢,兴趣在这儿。”可终于等到了“拆弹”的机会,孟旭竟拆出了劫后余生的感觉。他粲然一笑地说,每项警务技能都是非常专业的,排爆更需要细致、沉稳、专注。学习这项技能时,他从观察教官的课堂操作,到课后思考、一点点的练习,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和状态。“动时奔腾不息,静时沉浸其间。”这是孟旭对学习排爆技能的一种注解。

今年,轨道交通分局牵头创新打造地铁最小作战单元队伍,孟旭带队作为教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精益求精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风里来雨里去,顶烈日战酷暑,加班加点地开展教学训练任务。反恐大队各项业务专业性极强,对技能、体力要求高,而一支队伍里的成员,性格、耐力、体能、斗志各有不同,所幸孟旭有着丰富的警务战术教学经验。他因材施教,从探寻乐趣和体验满足感出发,先帮助队员建立对警务实战技能的兴趣,然后才是学习和练习。“以热爱的状态,尝试更多的体验,就不会太枯燥。”他说。

“连太阳光到地球都需要8分钟,所以我会给队员更多得时间去成长、去坚守热爱的事情。”说起那些艰苦枯燥的训练时光,他调侃着说对这些“孩子们”从前期的“连说带笑、连哄带劝、连喊带叫”,到后来的“连滚带爬、连追带赶,连拉带拽”,用尽一切方法不断地挖潜、不停调试,鼓励每一个人。如今,这支“小”队伍,已蜕变为作战能力很强的实战突击队,实现了训练专业型向实战应用型人才的转变,在实战中充分展现了轨道交通安全处置的应急能力。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吴德群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