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太棒了,看得我热泪盈眶!”“咏春的故事有很多版本,这一版是最戳我心房的!”11月22日晚,深圳原创舞剧《咏春》香港特别版压轴亮相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登陆”香港文化中心演出博得满堂喝彩。谢幕返场环节,伴随着香港著名音乐人林子祥创作的推广歌曲,台上演员手拉手多次冲台,台下观众起身站立欢呼喝彩,掌声如雷热烈激昂。
11月22日晚,深圳原创舞剧《咏春》香港特别版压轴亮相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开场前,观众踊跃选购周边产品和香云纱服饰。深圳特区报记者 耿超逸 摄
此次演出系焕新后的《咏春》香港特别版首次亮相,并将在香港连续演出五场。特别版在原有基础上注入了更多香港本地元素,并有香港幕后团队及艺术家倾情加入,与深圳的艺术家们携手合作,通过艺术的形式进一步促进大湾区城市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展现粤港澳文艺界的多元融合与共同繁荣。
从2024年1月,《咏春》在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连续演出5场“全域圈粉”,到此番再临香港带来深港携手“造艺”的香港特别版,年内《咏春》先后4次以不同形式赴港展演。从最初的“文化交流”到如今的“共创共演”,深圳、香港共同传承中华文脉,共同促进人心回归。
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副秘书长谢咏谊,香港康文署署理署长/副署长(文化)谭美儿,香港立法会议员葛珮帆、李梓敬、郑泳舜,香港演艺学院校长蔡敏志,香港赛马会公司事务执行总监谭志源,香港剑击总会主席杨颖新与现场观众近1700人,共同观看了首场演出。
周五的尖沙咀,“咏春”热潮涌动
11月22日,尖沙咀海畔的香港文化中心被舞剧《咏春》“包裹”。大楼外墙贴上了巨幅《咏春》广告——既有“叶师傅”的含蓄内敛也有八卦掌掌门的英姿飒爽。
步入室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古色古香的“咏春巷”牌楼——上联“拦路雨 亦格开 光阴见证我存在”,下联“动似风 静似海 用手打出我时代”,令人顿生壮志豪情,热血沸腾。
从一楼前往二楼剧场的主台阶贴上了“咏春红毯”,观众们踏着“红毯”入场看戏。
剧场侧面是“咏春巷”美陈展:延续咏春士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互动展示并增设剧中经典场景“打卡区”。
下午6时许,观众陆续来到香港文化中心。三两结伴而行,或拍照留影,或参观美陈,或购买《咏春》文创,或触抚感受香云纱,或比划、击打木人桩……大家惊叹于“非遗”香云纱的轻薄、细腻,比划着“非遗”咏春拳的“挑手”“摊手”,人气高涨、热闹非凡。
记者注意到,前来观演的观众中有不少是“学生仔”。来自香港路德会西门英才中学的钟同学当日下午刚参加完“《咏春》学生专场”活动,晚上就“直落”看戏。他说:“下午是学校组织的活动,晚上是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戏。我们全家期待这部舞剧很久了,早早就在互联网上蹲守、抢票。”钟同学同时表示,下午活动已被“叶师傅”常宏基圈粉。“他低调、谦和,不仅耐心教我们动作,更告诉我们咏春不是打架而是去掉好胜心,是保护自己、家人和朋友。”
香港大学研一学生郭小姐此次购买了“最贵一档”门票,她表示自己是常宏基、张娅姝粉丝。“期待好久,而且这次还是香港特别版,一定要挑最好的位置。”
在“咏春巷”展区,73岁的咏春拳教练梁忠威练起了木人桩。一招一式刚劲有力,吸引不少观众围观、拍照。据悉,当天他与来自北京的师妹一起观看《咏春》香港特别版演出,梁忠威教授咏春拳30多年了,学生遍布全国。“《咏春》在舞台上的表演幅度要夸张些,但很好地表现出了咏春拳的力道。我是第二次现在观看《咏春》了,今年1月份的时候就来看过,很值得推荐!这次来看特别版,就是想看看有哪些新鲜之处。”
特别版很特别 音乐舞蹈相辅相成
晚上7:30,香港文化中心剧场座无虚席。在现场观众热切期盼的目光中,大幕开启,一束光穿透时空界限,将年迈的“追光者”带回当年拍摄电影《咏春》的情境,错落的楼景装置在舞台上缓移慢转,化为一处旧式街区,身穿黑色长衫的异乡人穿行在忙碌的房客之间,关于“咏春”的故事徐徐展卷……
香港指挥家冯嘉兴执棒香港乐团普罗管弦乐团(The Symphonic Pops)将《咏春》“录音版”升级为“现场演奏版”。 舞台下方乐池里与舞台上,现场音乐与“舞武融合”交相辉映,气场拉满,带来了极致的艺术观感体验。
深圳歌剧舞剧院演员王沅琳形容这次合作“相辅相成 水到渠成”“感动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咏春》编导吕程亮说,现场音乐是加分也是挑战,需要节奏、气口、舞美整体配合。“叶师傅”常宏基说:“音乐、舞蹈同为现场艺术,两者二合为一带来了更为巨大、震撼的冲击。我们舞蹈演员在台上表演也更加兴奋,整个舞台呈现更加身临其境。”他同时表示,此次与香港团队合作,过程顺利且愉快,“我不仅向他们学习了情绪表达,舞台处理方式也更加完整,我们一起携手合作、共创让特别版更加特别。”
香港演艺学院毕业生黄丹洋饰演“七十二房客”之一。她告诉记者,今年1月在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观看了《咏春》,“当时就大感震撼,我心想,作为舞蹈演员,能跳一次这样的舞剧该有多满足。”黄丹洋说。没想到,不久之后深圳歌剧舞剧院就开始招募香港特别版舞蹈演员,黄丹洋第一时间报名,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梦想成真”。如今,她已经是深圳歌剧舞剧院的港籍演员。“到今天我都感觉还像是做梦。”黄丹洋说。
树一座文艺高峰 架一座合作桥梁
《咏春》特别版演出吸引了香港政界、文艺界大咖前来观摩,他们其中绝大部分是《咏春》“老粉”。
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组团”前来。香港康文署署理署长/副署长(文化)谭美儿是“第三次观看《咏春》了”。她表示,香港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都会同时也很“传统”。“香港人对中华传统文化感情深厚。所以在看到凝聚了‘双非遗’的《咏春》时会产生强烈的共情共感。”谭美儿说。她同时表示,传统与现代碰撞最能激发活力。她认为舞剧《咏春》就是传统与现代交汇、融合、创新的文艺典范,“这部剧在香港人心中树立起了一座高峰。”
香港菁英会副主席高松杰同时也是一位网络红人,他经常透过自己的社交媒体账户“自来水式”推介《咏春》。“我希望通过社交平台,让越来越多人知道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看到深圳不仅有强劲的科技实力,文化水平也很高。不少朋友看到我的推送后,惊叹‘这是深圳原创的作品吗?这么厉害!”不同于香港影视作品,深圳把咏春拳搬上了舞台,用舞剧的形式呈现,这让高松杰感受到深港两地共创文艺作品的更多可能。“本次特别版加入香港管弦乐团的现场演奏,珠联璧合,是为一绝。”
当日演出也吸引不少外国观众到场。在香港居住了40年的英国人大卫·诺曼在太太的推荐下第一次观看《咏春》。他说,编舞、音乐都非常惊艳。“我实在挑不出哪一个片段最打动我,因为整场演出都扣人心弦,尤其是舞武融合的独特形式让舞剧行云流水。”
香港演艺学院校长蔡敏志首次观看《咏春》。“1月在我们学院演出时,我在外地,错过了。这次看了,果然名不虚传,方方面面都很好。”相较于演出,蔡敏志更加看重透过《咏春》,深港两地的“共创共演”。她表示,深圳不乏文化场馆,香港不乏演艺人才、团体,未来合作潜力无限。她希望,《咏春》特别版是一个“开始”,深港携手“造艺”,共咏“时代之春”的故事将会继续。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诚邀您来写诗!用诗歌和AI,#把深圳写进诗#,打开45年的深圳记忆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你在深圳的第___年。或许在莲花山的朝阳下,你留下和深圳的第一张合影;在深圳湾的潮涌中,你看着高楼大厦如璀璨星辰。在夜幕中点亮那些奋斗的故事、深情的岁月,如今有人把它们编织成诗画传扬。 今天,距离深圳经济特区45岁生日,正好还有45天。读特客户端联合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推出“诗颂深圳,AI绘鹏城”特别策划活动,以“诗、诵、画”三位一体形式,呈现一场致敬特区精神、展现时代风貌的跨领域文化盛宴。 与此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深爱这座城的您,在鹏友圈带话题#把深圳写进诗#,用诗意的祝福,给深圳写一封“云端诗笺”。 【本期话题】#把深圳写进诗#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上传文字、图片或30秒以内视频,分享你对深圳诗意的祝福。 每一行诗句都是最深情的告白;每一幅画作都是一份炽热的心意;每一段声音都汇聚成礼赞特区的磅礴力量;每一句奋斗者的祝福既献给深圳,也献给未来……让我们携手,以诗歌之名,共赴下一个璀璨征程!
“圳”好玩!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 暑期精彩不断!深圳各大公园推出40余场主题文化活动,涵盖群艺展演、自然教育、体育健身、户外音乐、艺术展览及创意市集六大板块。同时,读特小记者策划了5场趣味活动,通过互动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这个暑假,你准备带娃去哪里探索呢?快来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一起发现更多好玩去处吧!
00:08
这个暑假,深圳公园40余场文化活动轮番上演
00:05
深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上新”,上半年新增无人机物流航线50多条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