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岭南,正是收获的季节。汕尾市陆河县螺溪镇欧田村的红薯、河田镇内洞村的莲耦都喜获丰收,贫困户的日子日益活泛起来。
“贫困村不仅要脱真贫、真脱贫,还要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奋发有为,争当‘探路人’,实现产业有支撑、生态有保护、文化有传承、村民有受益。”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党支部书记、民生组组长雷本文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扶贫工作放到了空前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脱贫攻坚的方向,还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让贫困户和扶贫干部倍受鼓舞,大伙的干劲越来越足。
军船头村:拟投入3000多万发展乡村旅游
汕尾城区捷胜镇军船头村是前往红海湾的必经之地,离品清湖也很近,虽然地理位置不错,但经济发展滞后,是省定相对贫困村之一。
“下个月,种植基地百亩葛薯就可以收了。”深圳市光明新区凤凰办事处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何燚斌说,葛薯基地投入了30万元帮扶资金,成立了致富合作社,由村里的种植能手牵头种,全村63户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每户能增加年纯收入1000元。
“军船头村的葛薯口感好,价格比外地葛薯要贵两三毛,一到收获季节就有商贩进村收购,主要卖到深圳的农批市场。”村党支部书记、葛薯种植大户黄智群说。工作队来了后,围绕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做了很多实事,投入30万元建了桥头公园、取代了原来的牛棚与旱厕,投入71.2万元完成村东巷道硬底化,预算66.5万元的村西路项目也将开工。清理整治乱搭建、污水沟,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提升,为下一步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两年红海湾的名气越来越大,夏天深莞惠周边城市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准备投资3000多万,借势发展乡村旅游。”何燚斌指着村头一片低洼的荒地告诉记者,这片村集体土地有200多亩,将建设成观景的荷塘公园。公园边一片5000多平方米的空地,将规划建成60多间客房的荷塘酒店,建成后由深圳的知名连锁酒店管理。
内洞村:推广贡莲种植 打造荷花节品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内洞村建莲种植基地,立着的一块红色标牌时时提醒村民走绿色发展之路、守护好家乡的山山水水。
采访时,贫困户黎锦峰正在基地内挖莲耦,“别看建莲个头小,但煲汤非常好喝。春节时,一斤能卖到20元。”
建莲是福建建宁名优特产,也是明清时期的贡莲。内洞村先祖早年从福建迁徙过来时带来了种子。“村里地少人多,要解决吃饭问题,建莲原来只零星种一点,除了自己吃,多出来的就在拜年时馈赠亲朋好友了。”村党支部书记黎德福告诉记者,内洞村将打造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主导产业。首期投资400万元,种植建莲205亩,种植基地共有9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32户,莲子、莲耦都是宝,每亩产值一万多元。
“贫困户种植一亩建莲补贴2500元、非贫困户补贴1500元。”深圳市人社局驻内洞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姜斌说,今年7月16日陆河首届荷花节在内洞村成功举办,深圳磨坊组织了几千人过来露营、观景,平常过来的旅游大巴也不少。今年深圳市人社局向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申请了100万元经费,专门用以扩建种植基地观景栈道,为明年举办第二届荷花节做准备,下一步还要在瓜果蔬菜种植采摘、民宿建设方面发力,拓展财源,让贫困户和广大村民都从中受益。
欧田村:依托华侨城打造旅游小镇
“家里种的红薯,村里的商务公司以保底价3.5元一斤收购,我今年种了3亩,卖了1万多元。”贫困户陈志宽说,妻子今年开始在农场种菜,每月有四千多元的收入。
“陈志宽说的农场是华侨城·螺溪谷项目的一部分。”坪山区委群团工作部驻欧田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哲介绍,生态旅游业是陆河重点发展的产业,坪山作为陆河的结对帮扶区,携手深圳华侨城东部投资有限公司在陆河推进乡村旅游。根据协议,华侨城投资1亿元,项目选址欧田村径子里。
“一期项目投资约3000万元,其中300万元来自坪山区的帮扶资金、占10%的股份,一期建好后,华侨城还会加大投资开发二期。”华侨城(陆河)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世旺说,帮扶的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华侨城·螺溪谷已率先启动,重点打造六大精品业态:由废弃学校改造而成的乡土文化解说中心-欧田书社;集合农礼铺子、客家擂茶馆、青梅酒吧、手工作坊的农创集市;与乡村田园风景融合,展示客家乡土美食文化的风景餐厅;由闲置民居改造而成,独具客家乡居特色的文化民宿;延续客家人聚族理念,面向高端商务游客的围屋会馆;传承客家农耕文化,承载有机健康生活理念的生态农场,高标准打造客家文化旅游小镇。“这是华侨城设计开发的第一个乡村旅游项目,希望打造成央企帮扶的乡村旅游示范标杆”。
“陆河是山区县、客家县,生态、人文资源丰富,高速公路的开通等于打开了山门,发展旅游正当时。春天来陆河赏樱花,夏天来赏荷花,冬天来赏梅花。”陆河县委常委、深圳驻陆河县精准扶贫工作组组长屠治明说,下一步将整合帮扶力量,充挥发挥华侨城的品牌资源和影响力,在陆河打造全域旅游,帮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见习编辑 周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