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交会开幕首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13号馆里,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技术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等各个高校展区,都被观众们“强势围观”。本地高校前沿科创成果“井喷”登陆高交会,吸引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大批观众来到展区交流、参观,更有众多企业代表抛出合作橄榄枝。
深圳理工大学教授展示“智能经颅直流电刺激脑损伤治疗仪”
聚焦生命健康 原始创新造福于民
在深圳理工大学带来的69项最新成果中,既有“从0到1”原始创新成果,又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面向未来产业应用的成果。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表示:“高校唯有拓宽校企合作、加速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才能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深圳理工药学院院长陈有海举着一小支针剂介绍,团队研发的抗脏器衰竭创新药AS1501,作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1类原创新药,已成功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临床试验通知书,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TRAIL阻断剂药物成功进入临床开发,且有望在五年内走向市场。深圳理工生命健康学院杰出教授万芪现场展示了“智能经颅直流电刺激脑损伤治疗仪”的使用方法。万教授介绍,该仪器通过促进干细胞增殖、迁移及抑制神经兴奋性毒性机制,能发挥出神经保护及康复治疗作用,对脑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失语症及吞咽障碍等症状具有良好治疗效果,更重要的是,可大幅降低治疗成本。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也带来了27项前沿成果。在展区一侧,一条长长的通道格外“惹眼”。据介绍,该校人工智能研究院胡希平教授团队独立研发的“基于智能步态分析的无扰式抑郁症检测系统”,可借助计算机视觉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根据被观测者的行走步态识别“异常”,从而实现对检测对象患抑郁症概率和程度的无干扰判别,有助于开展广泛的抑郁症筛查。该系统已在临床完成超过一万例实验,诊断准确率达80%。
AI融入生活 智能化样态颠覆想象
你能想象吗?《超能陆战队》中天才少年小宏发明的“微型机器人”同款走进了“高交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助理教授、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智能机器人中心主任林天麟带领团队研发的“自由形态模块化自重构机器人”,由一个个球体组成,既可以“分兵作战”,也能随时连接成一个机器人。学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研二学子王霈绮介绍,该系列机器人实现了模块在任意方向的快速自由连接,不仅是深圳原创、国际领先的自由形态机器人,在模块化自重构机器人的建模、控制、定位、感知与规划等关键技术方面,均取得一系列系统性理论和技术的突破。
已连续10年参展高交会的南科大十分让人期待,果不其然,具身智能、生命科学等十余个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高新项目纷纷亮相。南科大机械系张巍老师通过赋权后技术转让的深圳逐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打造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并衍生了包括双足机器人、四轮足机器人等创新产品,已于去年获得上亿元融资。另外,南科大校办企业深圳市贝普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推出的商业化产品“SISPROT全集成化蛋白质组学样品前处理试剂盒”,适用于极微量临床样本分析,能一站式实现100纳克初始样品量稳定检测到约6000种蛋白质,在检测灵敏度、分析效率、通量性方面都优于同类产品。
聚焦未来产业 高校科研创新驱动
步入13号展馆,紫色的清华大学展区迎面而至。围绕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规划,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带来14项前沿代表性成果,涵盖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多个产业领域。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概念验证中心首次携项目亮相高交会。2023年以来,该中心已建立包含116个早期项目的概念验证项目库,成功推动4个项目进入技术转移阶段,累计助力项目融资与技术交易额突破3000万元。
同时,北大深研院展团也格外吸睛。2D/3D数字人展览以及智能视频剪辑工具、红树林湿地高精智能监测技术体系、基于稳定化硫化亚铁纳米颗粒的土壤和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与设备、智能环境监测车、智能声像仪、陆空两栖巡检无人机、球形无人机、BDA电池设计仿真软件等,可谓汇聚了数字创意、智慧城市、低空经济、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低碳、工业软件等领域的尖端成果,让人目不暇接。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展区的观众也是络绎不绝。现场的大型3D数字人全息舱和宇宙数字人互动柜让人流连忘返,其中,元宇宙数字人互动柜让参与者能实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数字孪生”,惊叹之余,把未来感拉满。记者细数,现场展出了包括半导体芯片先进封装国产光刻胶材料研发及产业化、边缘智能一体机等在内的26个项目,以及霍夫曼先进材料研究院、智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等6个理工类科研平台,涉及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封装光刻胶关键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医疗大健康等众多前沿领域。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桂桐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