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小雪至,冬季始。在等待银装素裹来临的同时,人们不息劳作,辛勤耕耘,努力让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11月22日11点5分将迎来“小雪”节气,俗语说“小雪封山,大雪封河”,气象资料显示,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进入该节气后,气温会越来越低。据深圳市气象局消息,预计22日我市多云间阴天,气温短暂回升,气温15-22 ℃;23-26日冷空气补充影响,北风加大,沿海和高地最大阵风可达6-7级,早晨最低气温在13-14℃,其中25-26日有分散小雨,日温差小;27日白天起转多云,气温逐渐回升。
小雪·美景
禾木村落舞魅影,天公试手行初雪
新疆北部的禾木乡在小雪前迎来了第一场雪。橙黄木屋、翠碧湖水、洁白积雪,与半隐半现的桦树林绘就了一幅五彩晨曦油墨画。
银装素裹,北国风光
古老的山石和年轻的劲松,穿上了今年冬天的第一件白色新装。
小雪 民俗
青玉粿坯双手筑,鲜美香菇五味兼
趁着小雪的农闲,乡里乡亲围聚在一起做灯盏粿。大米的朴实,菜蔬的可口,与乡邻的和睦互助融在一起,凝成了记忆特有味道。
小雪忙田间,耕耘丰收年
小雪预示天气将更寒冷。菜农们精心呵护越冬蔬菜,播种栽苗、除草灭虫、施肥保墒……填满勤劳脚印的每一寸土地,静静等待着来年丰收。
制得银霜弦,编成白玉琴
在江淮等地,小雪节气制作挂面是传统民俗。“晾架”上白如霜、滑如玉的面条,像是一根根琴弦,弹奏出美好生活的欢快音符。
试问寒冬何以啖,腊肉飘香最可期
小雪时节熏制腊肉是四川延续千年的习俗。一代一代的传承,已让春节团聚时的腊肉香,成为了每家每户最期待的味道。
暖阳晒烫皮,浓浓客家情
烫皮是赣南客家人的传统食品。小雪暖阳之下,家家户户趁着农闲晾晒烫皮。如今,晒烫皮已成为客家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蕴含着浓浓的乡情。
风雨兼程鱼肥美,水花飞溅人尽欢
“立冬过后小雪寒,渔民拉起银满船。”小雪前后,渔民们陆续开始了入冬后的首次捕捞。鱼儿翻腾跳跃的热闹场面,温暖了冬季的寒冷。
千树挂遍黄灯笼,岁物丰成笑颜开
小雪时节已经熟透的香柚,像金黄的灯笼挂满枝头,散发出醉人的清香,惹人喜爱。农户忙着采摘香柚,丰收的喜悦挂在脸上。
小雪·养生
“冬藏” 这些部位不要露
中医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说法。冬季养生之道,应以“藏”字为首要原则。那么,冬季哪些部位不能冻呢?从医学角度讲,人体有8个部位最怕冷,对它们进行保暖防护尤为重要。
1.脚部
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也有人体“第二心脏”之称,肾和脾的经脉都起源于脚。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血液供应往往不足,当脚部受寒,回心的静脉血液就会像“塞车”一样淤滞在脚踝附近,这样就加重心脏的负担。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关节炎、妇科宫寒病、高血压、慢性胃炎等病邪就会乘虚而入。因此,寒冷天气千万不能让双脚受凉。
养生建议:冬季,每天用热水泡脚,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使全身都暖和起来。每次泡脚20分钟,水温42 左右最佳,对于糖尿病的患者务必由家人兑好水温,同时可按摩脚掌的涌泉穴,起到调理脏腑、舒通经络的作用。天气好时,也可踢毽子、走路,锻炼下肢、抬高下肢,提高御寒抗病能力。鞋袜最好保暖透气、吸湿性好。
2.腰部
腰部第二怕冷,它是肾之腑。肾喜温恶寒,肾气有温煦全身阳气的作用,而全身的正常工作正是靠阳气。一旦腰部受寒肾气受损,就会立刻“闹情绪”,人就会感到怕冷、无力、饮食少。男性会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女性则容易月经紊乱、痛经等。因此,无论男女天冷时一定要穿中长外衣,不要让腰部裸露。
养生建议:日常生活中可用双手搓腰: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位于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凹陷处),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做50~100遍,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3.头部
头为一身之主宰,诸阳所会,百脉相通,一旦受到寒邪侵袭,易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
头部还是最不善于留住热量的部位。研究发现,静止状态不戴帽子的人,在气温15 时,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气温4 时,占60%。所以,天越冷越要给头部保暖。
养生建议:冬季外出一定要戴帽子,最好是能盖住前额的,对于“坐月子”的更需要注意护头。头部出汗后不要立刻摘下帽子,应先到室内慢慢消汗,避免冷风直吹。秋冬季节也不宜晨起洗头,以免头部受风寒。此外,每天清晨梳头百余次,使头皮微热,有利于头部经络气血通畅,促进诸阳上升,气血不衰。
4.脖颈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上承头颅,下接躯干,还是咽喉要道,更是心脑血管的必经之路,这使它“身体”格外娇贵,一旦受寒,容易导致有肺部症状的感冒、颈椎病、咽炎、脑血管等疾病的接踵而来。
养生建议:冬天最好穿立领装,尤其是老人,外出一定要戴围巾,对预防颈椎病、高血压、心血管病有好处。
5.腹部
腹部为人体脏腑之气结聚之处,腹部受寒易引起腹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
中医有“不通则痛”的说法,有胃病史的人受寒后容易胃痛,经期女性受寒后容易痛经。中年男性阳气衰弱,受寒后容易出现肠鸣腹泻。
养生建议:不建议秋冬季穿露脐装、低腰裤等易使腹部受寒的衣服。老人、儿童及经常胃部不适人群,不妨在出门时多穿一件外衣,夜间睡觉时腹部盖上被褥,避免腹部受寒;同时可在每晚睡前将双手搓热,左手手心放肚脐上,右手放在左手手背上,然后绕着肚脐顺时针搓摩腹部约10分钟,长期坚持可以有效缓解腹部受寒引起的不适。
6.膝部
膝部是人体重要部位,若不注意膝部的保暖把膝盖露在外面,可导致关节局部肌肉和血管收缩,引起关节疼痛,特别是在南方湿冷天气里,容易导致寒湿入络,引发关节炎和风湿痛。
养生建议:保护膝关节的关键是保暖防寒,戴上护膝,或选择膝部加厚的毛裤,注意运动不要过量,尤其骑车出行更需要注意护膝保暖。除了冬季,雨雪天、夏天空调房中也都不能让膝关节受凉、受潮。
7.鼻子
鼻子也经常裸露在外,如果鼻黏膜接触冷空气,黏液分泌会减少,毛细血管会变脆,鼻子的“屏风”作用就变差,从而导致病菌进入肺内,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导致鼻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及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养生建议:冬季外出时戴个纯棉口罩,但最好不要用围巾遮挡,以防上面的细菌或织物纤维进入鼻腔。天冷时,可每天按摩鼻翼,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搓热后,沿鼻梁、鼻翼上下按摩30下。早起前、晚睡前各做1次,可增强鼻部血液循环,提高耐寒能力。
8.背部
背为阳中之阳,如忽视背部保暖,易受风寒之邪入侵,耗伤人体阳气,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现在许多朋友待在温暖的室内,却也难免有事外出,或是上厕所,又或是出门取快递。这样后背就会直接从温暖的空调房里挪到冷风里,容易损伤后背巡行督脉的阳气。
养生建议:冬天最好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天气好的时候,别忘了给后背晒个“日光浴”,热流会让全身舒服。
编辑 桂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