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构力杯”第17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在广州大学举行。据悉,该项赛事是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批准的首批全国大学生9个学科竞赛资助项目之一,也是土木工程领域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大学生创新竞赛。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香港大学等在内的120所高校、121支队伍,共计800余名师生参加开幕式,总决赛队伍由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分区赛的595 所高校、1863 支参赛队伍中层层选拔产生。
记者了解到,本届赛题灵感源自广州地标建筑“广州塔”(俗称“小蛮腰”)的振动控制需求,以高耸塔式结构为基本单元,考虑其在复杂荷载作用下的安全设计。作为本届赛题的原型,中国第一高塔——广州塔采用世界最先进的主被动混合控制的减振控制系统,并全球首创利用两个消防水箱作为被动控制阻尼质量块,这一“定海神针”设计让广州塔可抵御8级地震和12级台风。近年来,广州塔成功经受住多次强台风考验,如2012年“韦森特”、2013年“天兔”、2018年“山竹”等。
在明确本次竞赛需搭建“塔式结构模型”的主题要求后,面对独具挑战的赛题,参赛团队随即展开对设计方案的讨论,团队成员们纷纷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与竞赛要求,探索“塔式”结构创新的可能性,敲定理论方案,并紧锣密鼓地展开模型的搭建。裁剪、打磨、粘贴......赛场上,选手以严谨缜密的态度、灵巧的双手推动一座座“高塔平地起”,由平面的稿纸到立体精巧的塔式结构,选手们在测试检验中不断调整完善,直至完成模型制作。
根据模型制作、现场答辩、加载测试,以及竞赛专家委员会评审,本次竞赛各奖项确定归属。其中,长沙理工大学获总冠军;广州大学等42支参赛队伍获一等奖;安徽科技学院等60支参赛队伍获二等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荣获“最佳创意奖”;福建理工大学荣获“最佳制作奖”。同时,广州大学获“承办高校突出贡献奖”;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获“冠名单位贡献奖”;江苏东华测试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联博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和杭州邦博科技有限公司获“资助单位突出贡献奖”;广州大学等45所高校获“优秀组织奖”。
作为赛事承办方,广州大学两支参赛队伍以总成绩排名第二和第四斩获两项全国一等奖,在此项高水平赛事中创下排名新高和历史突破,同时以严谨有序的赛事组织和热情周到的赛事服务荣获“承办高校突出贡献奖”和“优秀组织奖”,取得竞赛和组织工作双丰收。来自广州大学的两支参赛队伍在结构模型设计中采用减震控制方案,充分彰显该校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领域的学科优势和研究特色。
广州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中国工程院周福霖院士的带领下,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科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瞄准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持续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智慧运维”创新枢纽建设,多项科研成果在港珠澳大桥综合减灾、嫦娥五号月壤结构探测、广州西塔健康监测等重大工程中得到运用,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减震防灾教师团队),取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金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国家级一等奖等重大实践育人成果。
广州大学也将继续坚持把代表性工程实践中的“广大方案”融入并拓展于土建类大学生实践创新教育,从而推进“科教融汇”教育教学改革和“三创育人”实践能力培养。广州大学党委书记欧阳谦指出,本届赛事展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广州大学将以本项赛事平台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着力培养富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广东加快壮大新质生产力贡献更多大学力量。
第17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土木、建筑与水利学部指导,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委员会主办,广州大学承办。本届竞赛得到全国各高校和土木工程等相关领域单位的广泛关注与支持,是历届以来规模最大、高校参赛面最广、参赛师生最多的一次盛会。
编辑 李斌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