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小时分拣16万件包裹!中集“智慧仓”从容应对“双十一”挑战

深圳特区报记者 徐松
2024-11-12 11:5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今年“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促销活动抢先预热,激增的快递订单让邮政快递业迎来“大考”。面对高效、海量的物流服务需求,我国邮政快递业加快自动化迭代和数智化升级,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逐步融入揽收、分拣、运输等各个环节。

每年“双十一”电商大促期间,都是仓储物流行业的旺季,而在由中集天达旗下中集德立物流系统(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德立”)承建的昆山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2期自动分拣中心,却不见堆积如山的纸箱和来回往返的拣货员,整个场面看起来既忙碌又有序。

中集德立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里是包裹快递旅程的枢纽站,每天有大量包裹从这里拣选、包装、发出。以往,工人推着推车深入堆叠着纸箱的偌大仓库里寻找、分拣货物,非常耗费时间,人工成本很高。而现在,每件货物从卸货、分拣到完成装车,只需要10分钟。

昆山亚洲一号2期与1期毗邻而建,集仓储、分拣、转运等功能于一体,是中集德立为京东集团倾力打造的,服务于长三角(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地域,集智能仓储、智能分拣为一体的智能产业园。不同于传统物流园区,智慧物流园区需要智慧基础设施和智能建筑形态作为发展支撑,中集德立承建的昆山亚洲一号2期园区运用自动化、数智化物流解决方案,对企业所物流的对象进行表达、处理和控制,从而使企业的物流运营更精准、高效,也更具个性化。

建成后的昆山亚洲一号2期共拥有63条自动化分拣线,可集中对快递包裹进行扫描、识别和自动分拣,具备每小时分拣超16万件包裹的能力,中集德立“智能仓”使商品实现自动化高效拣选出库,让“人找货”变为“货找人” 。

在货物分拣环节,中集德立自主研发的摆轮输送分拣系统,可通过电动滚筒的物理运动来实现对快递包裹的分拣,系统运用传感器来识别不同快递物品的条形码或RFID信息等标签信息,从而实时侦测到达的快递包裹。摆轮分拣控制系统作为整台摆轮分拣机的“大脑”,负责接收传感器信息,并迅速计算出每个快递包裹应走向的出口,同时快速判断如何以精确的角度和速度驱动摆轮,从而将物品推送到不同的分拣出口。中集德立摆轮分拣系统的运用,使上游大批量的快递包裹实现了有效缓存,避免了由瞬时卸货高峰造成的包裹挤压和卸货停机情况。

该系统中快件“六面扫描”、全自动安检等新技术、新设备的全面应用,也让快递包裹的分拣速度更快、识别准确度更高。这就意味着,无论运单被贴到快件的哪个位置,扫描仪都可以通过自动补码技术无死角、快速地识别快件条码信息,准确判断它将流转的方向,从而大大提升分拣效率。

此外,中集德立自主研发的WCS(仓储控制)系统也广泛应用在仓储管理中,该系统可协调包括输送机、堆垛机AGV、RGV、穿梭车、机器人在内的各种物流设备,通过任务引擎和消息引擎,实现对各种设备系统接口的集成、统一调度和监控,进一步提升仓储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2期建成并投入运营后,昆山亚洲一号整体园区提升了全国消费者的服务体验,江浙沪皖等华东地区超93%自营订单都可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传统“包邮区”2亿人口的物流服务体验得到显著提升。

9月12日,工信部印发《关于推进移动物联网“万物智联”发展的通知》。《通知》中特别提到,在交通物流领域,要开展智慧仓储、智慧邮政等应用试点,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物流服务质量。这与中集德立的业务场景不谋而合。

实际上,中集德立早在2010年就开始涉足智能物流装备领域,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和不断创新,已经成为国内外自动化物流系统领域最具实力的解决方案提供商、系统集成商、设备供应商之一。目前,中集德立自主研发的技术产品已覆盖京东从园区、仓储、分拣到运输、配送等供应链各个关键环节,形成了以硬件为基础,软件为核心的智能仓储和智能园区多项解决方案。

(图片由中集集团提供)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徐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