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深圳市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办,深圳市作家协会承办的第11届深圳文学季系列活动之“钟摆与火焰”诗歌分享会近日在龙岗区横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行。来自北京市、辽宁省、福建省和广东省广州及深圳本地的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畅聚一堂,以诗人、《红棉》主编阮雪芳的最新诗集《尘埃喜鹊》为文本基础,深入研讨阮雪芳诗歌创作的内涵和价值。
作为一位近年来在文学界备受瞩目的诗人,阮雪芳的诗歌将语言技艺、现实关怀与诗性精神深度融合,其创作才华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迄今已出版包括《钟摆与门》《尘埃喜鹊》在内的多部诗集,曾获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诗歌奖等。
分享会上,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王国猛表示,深圳文学季举办至今,已经第十一届,当下正在探索新模式,希望集聚更多力量走出新时代新的文学之路。而推介优秀作家作品,是深圳文学季的重要版块。王国猛称赞阮雪芳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并认为“她的诗歌像她的人一样温柔又梦幻,给人一种朦胧之美、梦幻之美”。他希望以这次分享会为契机,探索深圳诗歌发展新方向,展示深圳诗歌创作新气象。
广东省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世宾坦言,与阮雪芳相识多年,一直看着她的诗歌写作发展。“从潮州到广州再到深圳,每一次迁徙,可以说都是她的诗歌发展的历程。随着她的迁徙,诗歌的视野不断地开阔,技巧也是越来越纯熟。”阮雪芳的诗歌表现出一种宁静、高洁的品质,既不沉溺于日常生活,也没有过多的个人哀怨,她一直在寻求写作对象的内在精神,在凝视事物的内在之光。
《十月》杂志主编助理谷禾表示,阮雪芳是他持续关注的诗人之一,这次读了《尘埃喜鹊》,他看到经过几年的沉潜和思考,相比于过去的轻盈与抒情,阮雪芳的诗歌写作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她的视野更加开阔,处理的题材更趋丰富。随着新科学与新技术突飞猛进,AI、量子、机器人、基因等高精尖技术越来越深入地参与、改变,甚至裹挟了人类的生活。阮雪芳的诗集《尘埃喜鹊》很多篇章作出了自己的尝试、理解和回答,体现了她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度思考。
阮雪芳对城市和时代的记录特别紧密。花城出版社社长、《花城》杂志主编张懿指出,阮雪芳的诗歌中有很丰富厚重的细节,对现代生活的描绘透明而坚实,对精神世界的探寻非常开阔,比如讲到植物、地铁、小朋友、情绪、天气、城市街景,甚至包括历史等,都体现出阮雪芳“小女子的大气象”,历史与现实在她的诗歌中有一种特别奇特的碰撞和。
诗歌评论家李犁认为,阮雪芳写诗像写算式,用的是凝缩法和淬炼法,前者是把万千现象压缩成理念,后者是用理性选铁,智性生火,灵性铸造,将诗淬炼成糖衣裹着火焰的令人惊愕又充满能量的短句,像淬火的剑,有颜值又有暴脾气,冷静而尖锐,能唤醒人的审美力和对人性多维度的深思。
诗人、《作品》杂志社副总编辑郑小琼指出,好的诗歌一定要有诗意的完整性、和谐性,诗歌的完整性,并非一个固定的美学,而是面对诗歌呈现的一种破碎感提出的一个理念。“现在很多诗歌,无论从语言或者诗歌本身构造来说,缺少整体性,局部感技法让其作品呈现一种破碎。”郑小琼认为,阮雪芳的诗歌用词简洁,构图完整,有意境之美。
诗人、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黄礼孩认为,阮雪芳的写作具有自觉性,包括很多题材同属一系列,例如写音乐、写AI都各成系列,像AI书写就说明她关注未来的事物,有意识地去做尝试与把握,表现出她写作的勇气。
《华夏》杂志总编辑刘迪生说,近读阮雪芳的诗歌,感觉越来越走向空灵、旷达和寂寥,诗歌辨识度很明显。她的诗一直葆有中性、稳定的精神内核,像是沉稳的女中音,流淌着她对世界的感悟、对生命的思考、对日常生活的关注。新诗集《尘埃喜鹊》并置了两个意象——“尘埃”和“喜鹊”,可以视作是她诗歌的两个维度,一个是俗世的种种命题,一个是精神世界中那些不可多得的灵光、喜悦。
作家、中山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教研室主任王威廉认为,《尘埃喜鹊》这本诗集提供了关于心灵的辩证法,阮雪芳不断地在两种极端的事物当中进行一种书写,靠着诗意或者是诗心的连接,留下这个时代特别生动的个人生活史,非常难能可贵。
在文学评论家、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培浩看来,阮雪芳实际上是一个很有张力的人,在人和诗歌当中都有体现。此次分享会的主题“钟摆与火焰”,在她的诗歌中有独特的体现。诗首先是生命的回应,是灵魂的发光。诗歌要找到这种语言,把无限分裂的空间重新对焦凝聚为一个点。
中山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黄廉捷说,阮雪芳在这么多年的创作变化当中完成了对生命本质的追求,从她诗歌的文字缝隙当中,每次可以捕捉到清晰的灵感,在这个过程当中,她对真实世界的追求和探索也是不断地进行完善。”
文学评论家于爱成表示,阮雪芳新诗集《尘埃喜鹊》是一部存在之书、灵魂之书、半生修行之书、众体兼备之书,厚重而丰富。诗歌承载她的经验和体验、感性和理性、智性与灵性、智慧和力量,也呈现她的诗歌理念、技艺。这是有灵魂有灵性向往超越俗世的写作,也是有立场有坚守的写作。
当天分享会上,与会嘉宾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阮雪芳的诗歌,这也更打开了她的创作视野。阮雪芳在分享自己的诗歌理念和写作经验时介绍,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会触动她的内心,用她的话说,她从生活中寻找诗意,是在生活中写诗。阮雪芳说:“我以为写作只是在建构、在寻找自己,但现在,写作给了我多维的视角,让我更好地去感受生活,认知世界,更好地理解生命过程中的苦难与爱、卑微与高贵。”
分享会最后,作为本次分享会的主持人,深圳市作家协会主席、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主任吴君对阮雪芳的写作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在吴君的印象中,阮雪芳是一位非常特别的作家,目光清澈、温柔细腻、善良淳朴。“当我读到她的诗以后,被她具有穿透力的文字感染到。”吴君说,她对阮雪芳生活的韧性和写作的信念充满敬意,也对阮雪芳今后的诗歌道路充满信心。
据了解,《红棉》创办于2015年,以“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抒写”为宗旨,深植横岗,面向全国,展现时代文学精品,推介本土作家群,树立深圳城市形象,迄今已发行6万多册,入选全国内刊理事单位,获评中国作家网“文学周星”,连续多年获得深圳优秀文学内刊奖;同时,设立红棉文学奖、创立深读城市文化论坛,形成红棉文学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本次活动还邀请与会嘉宾们共同为《红棉》的发展把脉问诊。大家从稿件、图片、排版以及栏目设置等方面建言献策,希望《红棉》和“红棉文学奖”办得越来越有特色。深圳市龙岗区文联主席林楠表示,此次活动推介横岗优秀作家和刊物,对横岗、对龙岗乃至对深圳的文学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深圳市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秦锦屏表示,深圳市作家协会将持续发力,创新文学发展理念,联动各方力量,团结凝聚广大作家,为深圳的优秀作家作品不断举办推介活动,让更多的人看见深圳作家,阅读深圳作品,不断擦亮深圳文学的金字招牌,营造团结奋进的文学氛围,共同推动深圳文学的繁荣发展。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魏沛娜 汪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