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精彩呈献 “另辟前卫:摄影1970-2000”黄金三十年

深圳特区报记者 匡彧
2024-11-08 15:3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1月8日,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推出的重量级年度特展“另辟前卫:摄影1970-2000”在上海开幕,这是首次在中国大规模呈现蓬皮杜中心摄影类馆藏。该展览也是“上海艺术周,法国在!”活动的一部分。

展厅现场

本次展览不以常规的时间轴为线索,而是以作品的“同质性”为分割,凝炼地回顾了摄影艺术“决定性的三十年”——即摄影跃升为当代艺术主流媒介,与绘画比肩跻身美术馆的三十年重要时期。十个章节,逾30位先锋派艺术家、近200件开创性作品,串联起摄影如何从记录艺术过程到成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前卫历史。

摄影艺术“黄金三十年”

本次展览追溯了摄影从单纯快照式记录走向具有多种表现力的图像表达,引领观众在展厅中走完摄影艺术的“黄金三十年”之路。

《为女性而作的图像》 杰夫·沃尔

展览以“新视野”为开篇,讲述战后全新的生命意识的浮现,如何改变了艺术家看待世界、实践和自身的方式,继而以“镜头下的艺术”“对工具的质疑”“对社会性图像的质疑”“肖像的转变”等章节,讲述了新一代艺术家如何将摄影作为一种工具和方法,寻找表现物质世界的新模式,历数摄影与行为艺术等形式的密切影响、对流行文化和艺术史的引用与颠覆、对摄影工具本身的极限探索、沉浸式和戏剧性策略的应用等,同时聚焦于肖像、社会性议题、全球化等普遍性主题,从中探讨摄影艺术的丰富内涵。展览以“今天的摄影”终结,亦将延续对摄影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沉静的肖像作品

群星闪耀摄影艺术史

在展览现场,观众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具有不同背景、不同时期艺术家的作品。包括“现代工业摄影先驱”贝歇夫妇(Bernd Becher & Hilla Becher)、“现代摄影先驱”曼·雷(Man Ray)、“概念艺术教父”约翰·巴尔代萨里(John Baldessari)、“自拍女王”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现代生活的绘画者”杰夫·沃尔(Jeff Wall)、“建筑与空间的意象主义者”坎迪达·霍费尔(Candida Höfer)、“当代摄影第一人”安德烈·古斯基(AndreasGursky)、首位以摄影斩获“透纳奖”的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等所共同书写的前卫摄影艺术教科书,深入达达主义、新客观主义、概念艺术等当代艺术腹地的前卫内核。


《99美分》 安德烈·古斯基

展览同时以摄影连接绘画、行为艺术、影像、雕塑、装置等媒介,致敬了艺术史上的多种艺术表达形式。

中国艺术家的中国视角

展览特别引入了中国视角。中国当代艺术家荣荣、宋永平、罗永进、洪浩、翁奋、杨泳梁等人的作品出现在每一个章节中,从多个角度与不同时代和背景的艺术家形成耐人寻味的对话。

《骑墙(深圳1号)》 翁奋

展览开篇,金石声1932年的肖像作品《罗敦司德镜头下的自拍像》即与近50年后杰夫·沃尔同样含有自拍像的名作《为女性而作的图像》形成对话;荣荣与约翰·巴尔代萨里与同为基于“东村”行为艺术的创作;宋永平和帕特里克·费格博姆的家庭肖像并置,隐藏其间的历史变迁、个体身份和家庭关系形成鲜明对照;马六明和罗伯特·梅普尔索普的“自画像”则体现了同样具有冲击力的性别观念突破,等等。

《时常在拱形屋檐下等候阳光》 洪浩

据介绍,展览期间,西岸美术馆还推出多场主题活动及公共项目,其中包括位于B1层的“暗箱”,让更多观众体验一张照片从胶片到成像的神秘转变过程,感受黑暗中逐渐浮现的影像带来的惊喜与满足,从而更直观地了解摄影背后的原理。

本次展览展期至2025年2月16日。

(主办方供图)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周国和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匡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