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绿色低碳理念,分享绿色低碳发展经验,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围绕清洁能源、工业节能降碳、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低碳技术等领域,每年评选出一批城市绿色低碳场景示范基地,自2022年至今已评选3届,以打造“低碳样板”,树立“绿色先锋”。
为推广绿色低碳转型成功范例,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联合读特新闻客户端,推出《走近“绿色先锋”》系列文章,回顾往届优秀获评示范基地,共享先进经验做法。本期介绍的“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光储一体化示范项目”获评2023城市绿色低碳场景示范基地。
光伏屋顶、光伏走廊、光伏“太阳花”……于2013年9月并网投产的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光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充分利用闲置建筑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辅以储能系统,实现了光伏与建筑的完美结合。该项目是深圳燃气与深圳地铁携手打造的深圳市首批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采用宜建尽建的原则,整体设计兼顾了良好的发电性能、装饰性能、保温性能、遮阳性能。
深圳北站分布式光伏绿色能源项目。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具体而言,项目首先选取了深圳北站枢纽的4栋配套建筑进行光伏建设,光伏组件分别选择了发电效率22.26%的单晶硅组件、发电效率10.9%的彩色透光碲化镉组件和发电效率13.5%的不透光碲化镉组件。
4栋建筑屋面四周铝材造型区域上采用单晶硅组件进行铺设,上人屋面中间区域采用新建有效建筑高度不超过2.8m的钢架结构,钢架结构屋面采用轻质的彩色透光碲化镉组件和不透光碲化镉组件组合,既保证屋面空间不被过度占用,又保证了屋面的采光。
其次,项目对北站的风雨连廊进行了改造,采用彩色透光碲化镉组件对北站东西广场廊道顶面钢化玻璃进行了替换翻新,在保证原有遮雨遮阳功能的情况下增加了光伏敷设面积。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还引进了智能太阳花先进设备,在北站东、西广场各设置一个可移动、可调节的——“光伏太阳花”,可以追踪太阳移动轨迹自动调节方向,实现全时段发电效率最大化,发电效率提升至40%,独特的造型也成为深圳北站枢纽的一道亮丽风景。
智能太阳花设备。图源:晶报
与此同时,项目还规划建设了集装箱式户外储能系统,储能装机规模0.5MW/1MWh,可以在光照充足时储存电能,在光照不足或用电高峰时释放电能,满足深圳地铁持续用电的同时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有效提升光伏电力系统稳定性和灵活调节能力。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光伏系统可实现绿电就地消纳。
据介绍,项目利用深圳北站闲置建筑资源,建设了3.2MW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近8%,全运营周期累计发电量约6600万度,年均发电量约330万度。每年可为深圳地铁节省电费约75万元,全运营周期节省电费约1500万元,年均减碳量约1400吨,全运营周期减碳量约2.8万吨,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除了建设光伏系统外,深圳地铁还针对北站枢纽智能环控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进一步降低空调能耗与建筑碳排放,实现整体节能率36.7%以上;针对北站枢纽东、西广场停车库照明系统进行改造,实现全年节电量110万-120万度。
项目建设方之一的深圳燃气,近年来积极推动“光储充一体化”“超充站配储”等相关基础设施的一体化规划建设,除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光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外,还建成了深圳市设计大厦分布式光伏及光储直柔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等,积极响应“双碳”目标要求,坚持“发绿电、供万能”。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张蕾 二审 关越 三审 万晖